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善解孩子的提问

善解孩子的提问

孩子大都喜欢幻想,有些话听来会觉得不切实际,这需要家长耐心引导,亦可简单否定。孩子到了3岁以后,特别是玩了一天后,一定有许多新鲜事要告诉父母,父母应认真倾听孩子讲述一天的经历。面对孩子的提问,父母除了要保护孩子提问的兴趣,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明察动机 孩子提问有进度不是要求解答而仅仅是表达一种愿望。如有个男孩问父亲:“我为什么不能出去玩?”从问话分析,是在询问作出禁令的原因,但如果按照这个思想去回答:“外面冷”、“天黑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孩子表示的是要出去的愿望。如必用这样的回答:“外面天气真是冷,害得我的宝宝不能出去玩。”这时,孩子定会表示理解。

二、使孩子能举一反三 孩子的思维一般较简单,往往就事论事多,很难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因此,父母进行适当的引导是十分必要的。如有个4岁的孩子问他父亲:“猪为什么不穿衣服?”这位父亲不仅要回答他的“为什么”,还要告诉他:“狗,羊,牛等同类动物也是这样。”这种回答既能开拓孩子的思路,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孩子对问题的理解。

三、具体和形象 孩子一般都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具体事物容易接受,而对抽象的东西却难以掌握。父母要善于用具体,形象的东西作比喻来解答一些深奥抽象的问题。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曾问他母亲:“风是怎么来的?”他母亲回答说:“你看,水是从高处往低处流,空气也是这样,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空气一流动就产生风。”回答得十分形象,易懂。

四,巧解难题 有时孩子提出:“麻雀走路怎么是跳着的?”、“我是从哪里出来的?”等一系列问题。对于这类怪问题,既不能不答,也不能乱答。正确的方法是:对于那些自己确实不懂或者回答后孩子也听不懂的问题,你可对孩子说:“我也不懂这个问题。”或者说:“等你长大了只要好好学习就一定会知道的。”

猜你喜欢

  • 浅说风为百病之长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风为百病之长”源自《黄帝内经》,《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王冰注曰:“长,先也,先百病而有也。”《素问·骨空论》亦曰:“风者,百病之始也。”外感六淫,风淫为始,风邪为外感疾病初起的主要

  • 五苓散治秋泄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贵

  • 清上镇下治耳鸣耳聋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某,男,36岁。2010年5月20日初诊。耳鸣,耳聋2周,伴头晕目糊,口苦咽干,五心烦热,易怒,舌苔黄腻,脉细数。此乃肝肾阴虚,肝胆火盛,热扰清窍所致,治疗宜清少阳郁热,滋阴镇下并用。处方

  • 经方时方合用治愈颈淋巴结结核

    李蒙 湖北中医药大学笔者跟随戴天木教授坐诊,深有感触,现摘录其用经方时方合用成功治愈颈淋巴结结核一例,以飨同道。王某,女,61岁,2010年5月4日初诊。自述右颈至锁骨上肿胀不适一月余。一月前发现右颈至锁骨上有一串珠样肿块,约5cm×3cm

  • 对中医治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思考

    梁晓春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学对糖尿病(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消渴”病名及病因病机的理论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消渴病的准确定义出自《古今录验方》;辨证论治形成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三消分治始于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