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夏日勿忘防湿病防病

夏日勿忘防湿病防病

湿病是中医独有的病名,也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在湿度高的夏季里,阴雨连绵,气候湿热,人体最容易遭湿邪侵袭,罹患湿病。

“中湿”最主要的表现是头重、头闷,好像用布包裹一样,全身肌肉酸重,懒惰,胸闷不舒,口黏或有些甜味,舌苔也随之变厚。部分还伴有怕冷,但体温不太高等症状,此类情况中医称为表湿。另外,长时间在水中作业或经常淋雨,居住的地方潮湿,也能诱发湿病,此类情况则统称为“外湿”。还有“内湿”,中医认为与饮食不规律,没有节制,或过食瓜果、生冷、油腻、甜食有关,可以导致“脾湿”。

湿邪侵犯人体后,常会随人体质而有寒化、热化的不同转变。体质一向虚寒的人,湿从寒化而为寒湿;体质一向阳热者,则常从热化而成湿热。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湿邪致病的范围相当广泛,可以波及全身各个系统或器官。以下介绍几种夏季常见湿病的症状和用药。

急性肠胃炎 中医认为多由饮食不洁,过食生冷或感受暑湿邪气而致,并辨证湿热和寒湿两型。湿热型可见吐泻频繁,大便如黄水,味臭,肛门灼热,口渴心烦,舌质红,苔黄腻。中医在治疗时常选用葛根、黄芩、黄连、蚕砂、通草、滑石、车前子清热利湿。寒湿型可见呕吐,水样便,身重体倦,胸腹胀闷,腹痛肠鸣,尿少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治疗时常以藿香、佩兰、苍术、茯苓、半夏、紫苏、陈皮、干姜、泽泻等药来散寒燥湿,芳香化浊。

肠伤寒 类似于中医的湿温病。此病病势缠绵,变化多端,治疗复杂。中医常根据患者具体属于湿重还是热重,以及病位和病程来选用治疗药物。常用方剂有三仁汤、连朴饮、黄芩滑石汤等。

风湿性关节炎 属中医的“痹证”,一般又分为行痹、痛痹、着痹三类。其中典型的“中湿”后表现为着痹,症状是关节酸痛着重,固定不移,屈伸不利,天阴甚,肌肤麻木。在中医看来,是湿邪留滞经络的表现,又叫湿痹。治疗以祛风除湿通络为主,常用羌活、独活、防风、秦艽、苍术、薏苡仁、防己、木瓜、地龙等治疗。

急性泌尿系感染 由于湿热下注膀胱所致,症状见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混浊不清,尿道有烧灼感,舌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宜清利湿热,中医常用的药物有扁蓄、瞿麦、滑石、石韦、车前子、竹叶等。

另外,须特别注意的是:夏季不仅仅要预防中暑,更要预防“中湿”。为此,居处环境要干燥通风,避免受潮,不要淋雨受湿,不要久泡冷水,以防外湿。饮食以清淡和容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少吃生冷、油腻的食物,特别是含肥油的肉汤,同时切忌过食冰冻饮料,否则伤及脾胃阳气也会引发内湿。南方某些地区在夏季有用鲜藿香、鲜佩兰等芳香化湿药物作为饮料服用的习惯,可称得上是一种较好的预防湿病的方法。

猜你喜欢

  • 预防湿气加重,这三种食物一定要少吃

    预防湿气加重,这三种食物一定要少吃。一、甘味的食物。干入脾,虽然能补脾益气,但同时也会助湿。因此,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类多的食物要少吃,比如桔子、葡萄、菠萝等,还有山药、红薯等健康食材也要注意吃法和适量使用。二、生冷的食物。天气逐渐

  • 根据体质饮食调理

    日常饮食要根据体质掌握好大方向,比如寒性体质要多吃温性和平性的食物,那么是不是虚寒体质都不能吃凉性的食材呢?不能这么绝对,可以适量吃一点应季的食材来调和气候对于身体的影响。比如夏天吃点空心菜,冬瓜,丝瓜清热解毒,可以加入生姜,蒜甚至胡椒粉来

  • 健脾除湿两味药

    有些朋友寒湿重,头面容易出油,小肚子大,平时还容易乏力,人昏昏沉沉的,精神不好,通常是因为脾胃的运化功能不好,吃进去的食物,水液不能转化成人体需要的精华和能量,而是变成了废物堆积到身体,不能很好的排出去,形成了痰湿淤阻的情况。我们可以用健脾

  • 颈肩酸痛该怎么治疗?

    由于我们长期低头或者伏案工作,造成的这个颈部肌肉劳损就会引起颈肩酸痛的症状,在排除了其他疾病之后,确诊是颈部肌肉劳损而造成的颈肩酸痛,治疗起来也非常的简单,这个大家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完成。首先准备个热水袋,热水袋也充满热水之后啊,裹上毛巾,我

  • 前列腺钙化严重不严重,需不需要治疗?

    前列腺钙化呢,是前列腺炎性分泌物以及上皮细胞等凝结聚集于线管,长期以后形成了一种微小的钙化病灶,通过B超检查能够发现,那么这种病很常见,它是一种良性的病变,很多时候并不伴有症状,所以说也不需要专门的治疗。生活当中尽量的去饮食清淡,减少食盐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