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经前头痛的辨证治疗

经前头痛的辨证治疗

经前头痛为妇女常见病症之一,属近代医学“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范畴。临床表现为经来前3~7天头痛发作,经来或行经后缓解或消失。其发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分型论治如下。

肝郁气滞型经前头痛多呈紧束或跳动感,随情志变化波动,伴胸胁胀闷、烦躁易怒,耳鸣眼差,舌红苔黄,脉弦或滑。肝为风木之脏,巅顶之上惟风可到,若情志不和、怒郁伤肝,郁而化火,血热上壅,络脉郁阻则发为头痛。治宜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方用柴胡舒肝散加减,方中柴胡、白芍、陈皮、香附、枳壳柔肝,疏肝,理气止痛,川芎为血中气药,配白芷辛散祛风,走头面引药直达病所。

肝郁脾虚型头痛多胀闷或头重如裹,呕恶纳差,胁腹胀满,乏力嗜睡,或嗳气频作,舌苔薄白或厚腻,脉弦滑。

经行前血流胞宫,上汲精血,肝体失养,肝气郁滞,肝阳逆动而扰上窍;同时影响脾之运化水湿功能,湿浊内蕴,随逆动之阳上蒙清窍,故发头痛。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化湿,用逍遥散合四君子汤加减,其中逍遥散为肝脾不和之要方;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可祛湿浊。

痰瘀内阻型头痛如锥刺或胀闷跳痛,前处固定,面色黯黑,呕恶烦躁,口渴欲饮,舌暗或有瘀斑,舌苔厚腻,脉弦滑。肝郁或肝虚,气不畅达,血行无力则络脉瘀滞,或脾虚湿停而疾生,痰瘀痹阻清窍,清阳不升,浊气瘀积伏于脑络,故见头痛。治宜活血化瘀,祛痰通络,药用二陈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方中二陈汤化痰利气,活络效灵丹通络止痛,加郁金疏肝,栀子清热,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

肝肾阴虚型头痛绵绵隐发,或头胀发热,咽干口燥,潮热耳鸣,腰膝酸软,夜卧梦多,胁胀或痛,舌红少苔,脉细或数。头为髓海所在,肝体阴而用阳,全赖肾精滋养。若体虚劳作或郁怒伤肝,则火盛伤阴,或肾水亏耗,水不涵木,气血逆乱,不能上滋头脑则头痛。治宜滋补肝肾,养血止痛,方用一贯煎合二至丸加减。方中女贞子、旱莲草、生地、枸杞子补肝肾滋阴,北沙参、麦冬养肺益肾,当归、白芍补血柔肝,更兼川楝子引经疏肝,一散一敛,有疏肝和血止痛之效。

脾肾阳虚型头痛绵绵紧束感,遇寒加重,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冷痛,腹胀纳呆,经期延后,血色偏暗,大便溏薄,舌淡苔薄,或滑腻,脉沉细或无力。此为素体不足,经来之前气血亏虚,头为诸阳之会,阳气不能上达,髓海失于温煦。治宜温肾健脾、通阳止痛,方用人参养荣汤合右归饮加减,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熟地、当归、陈皮益气健脾、补血养荣;杜仲、枸杞子、肉桂、附片温肾助阳、滋肾填精,火旺则生土,化源充足,气血通畅,则脑得其养,头痛可愈。

猜你喜欢

  • 艾灸治疗膝关节疼痛有哪些效果

    艾条是我们中医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中药材,这种药材在具体的使用过程当中,以熏艾和艾灸两种方式为主。艾条的作用主要是温筋通络,对于一些风湿关节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艾条的功效根据其质量会有所差异,越是放置时间长的艾条渗透能力越强,其治病效果

  • 肉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禁忌

    肉桂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十分常见的一种植物的干燥之后的树皮,它的气味是浓烈的香气,所以它可以作为调料出现在食物当中,除此之外,它还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是一种重要的药材,中医上面说,肉桂可以补温肾阳,还可以填精补血,同时对于一些人体内因为阴盛阳

  • 艾灸烫伤起泡怎么处理?

    很多人对你艾灸的具体功效已经非常的熟悉,甚至以为艾灸不会导致任何副作用。这种想法不正确,艾灸也是有副作用的,比如说可导致皮肤起泡,甚至导致皮肤化脓。如果是起的小泡泡,大多数人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是起泡非常的普遍,非常的严重,则需要重视起来了。

  • 韩信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韩信草,是一种非常好的植物,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药材。韩信草的模样也是极好的,不是像其他的中药材那样模样一般,很难辨别出来。很多的中医都非常喜欢用韩信草来调配一些药物,让人们的身体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说了这么多,大家有的还不知道韩信草到底

  • 通过中药能够治疗痔疮吗?

    现在与很多人都会患痔疮这样的疾病,大家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患有痔疮。痔(俗称痔疮)是一种位于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在我国,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素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说法。在美国,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