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饮食疗法和中医疗法开车解除浑身乏力的理疗课

饮食疗法和中医疗法开车解除浑身乏力的理疗课

秋冬交替,天气变化无常。很多司机朋友早晨醒来就感到浑身乏力,行驶在上班的路上更是呵欠不断。这样的驾驶状态是十分危险的,它不但时刻危及到自己的生命安全,更对他人的行车安全产生隐患。今天的车迷社区就要给大家带来一堂开车抗乏的课程,让司机朋友们彻底告别开车的亚健康状态。

寒冷的冬季即将到来,身体皮肤的汗腺受寒冷的刺激会减少散热,以保持身体的体温,这种现象会为我们的驾驶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起来,把我们的身体调节到最佳的状态!以下我们就通过饮食疗法和中医疗法为大家介绍开车解除乏力的几点方法。

饮食疗法

苹果

苹果是水果中不可多得的常年供应水果之一。对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很有帮助,开车前吃个苹果是不错的选择。

苹果含有人体必不可少的各类氨基酸、蛋白质、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及胡萝卜素等,既可以满足人体的必需,又容易消化吸收。苹果还可以促进血液内白血球的生成,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特别建议:每天早上吃一个苹果,至少保证驾驶有充足的精神。

脱脂酸奶

开车需要精力充沛,更要心情舒畅。酸奶不但具有丰富的营养,还能使人心情舒畅。

研究表明,多吃含钙丰富的食品,如脱脂酸奶等,可以明显改善这种状况。如果每天吃3小杯脱脂酸奶或两大杯牛奶,就可使腹痛、疲乏、心情烦躁等症状有所减轻,因为钙具有缓解肌肉紧张、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特别建议:需要提高精神注意力的时候喝酸奶;打算休息放松的时候喝牛奶。

薄荷茶

茶一直被认为是提神的首选,汽车上预备几瓶茶饮料还有很有必要的。

许多美味的药茶也是我们提神的好伴侣,喝薄荷茶是最值得推崇的提神方式之一。另据研究报道,薄荷可以防止痉挛、放松肌肉、减轻肌肉僵硬与疼痛感。薄荷茶可以刺激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运动,帮助消化。工作在电脑前的上班族,当感到精神不济时应喝杯清凉的薄荷茶以缓解压力。

特别建议:薄荷茶可以适当多喝,开车需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中医疗法:自制车中香袋

如果总是因工作繁忙而感到无精打采,每天要开车来回往返该怎么办?你可以自制药用提神香袋,只要把它挂在车里就可以了。

香袋的制作很简单:取冰片、樟脑各3克,良姜15克,桂皮30克,将这4种中药混合捣碎,将备用制作香袋的布缝成小袋后,装入准备好的用药即可。经过一段时间后香袋内的气味可能减弱,提神功效也会降低,这时候你就应该更换了。香袋可以提神的原理是因为通过香袋中独特的中药香气作用于大脑或者是鼻黏膜,达到调节神经系统,使人精神振奋。

特别建议:DIY乐趣多,给自己的爱车“吃”点中药有益无害。

按摩头部太阳穴

再熟悉不过的动作了,这样的好习惯时刻也不应该忘掉。开车疲劳时停车按摩太阳穴,不仅可以解除疲劳感,还可以使眼睛看的更清晰。

具体按摩方法是:四指并拢先按摩上下眼睑,然后按摩的手指从眼角处向太阳穴处移动,按摩数分钟。按摩时最好情绪稳定、挺胸收腹,这样才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常按摩太阳穴可以促进大脑血液循环、缓解疲劳,适合在任何时间做。

特别建议:开车其实很费眼睛,按摩太阳穴真是“物美价廉”。

按摩足底涌泉穴

开车除了用眼用手,最重要的就是用脚,对足部的按摩应该逐步重视起来。

首先要正确取穴。涌泉穴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足心,在我们的足底部,第二跖骨间隙的中点凹陷处。相当于足掌心的前1/3与中1/3交界处,按摩的时间最好在每晚睡觉之前,按摩的方法有指压、揉搓等,每次50-100次,以足心发热为主。该穴系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在涌泉穴处按摩,通过经络的传递作用,能使肾脏产生良好的效应,调节内分泌与植物神经系统,提神醒脑。

特别建议:人老脚先老,对足部的关怀就是对安全给以最大保护。

猜你喜欢

  • 五苓散治秋泄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贵

  • 清上镇下治耳鸣耳聋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某,男,36岁。2010年5月20日初诊。耳鸣,耳聋2周,伴头晕目糊,口苦咽干,五心烦热,易怒,舌苔黄腻,脉细数。此乃肝肾阴虚,肝胆火盛,热扰清窍所致,治疗宜清少阳郁热,滋阴镇下并用。处方

  • 经方时方合用治愈颈淋巴结结核

    李蒙 湖北中医药大学笔者跟随戴天木教授坐诊,深有感触,现摘录其用经方时方合用成功治愈颈淋巴结结核一例,以飨同道。王某,女,61岁,2010年5月4日初诊。自述右颈至锁骨上肿胀不适一月余。一月前发现右颈至锁骨上有一串珠样肿块,约5cm×3cm

  • 对中医治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思考

    梁晓春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学对糖尿病(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消渴”病名及病因病机的理论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消渴病的准确定义出自《古今录验方》;辨证论治形成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三消分治始于唐宋

  • 乌梅丸治久痢

    王廷治 胥燕 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龚某,男,43岁,2008年2月25日初诊。自述其近半月来节日加餐,杯盘满桌,鸡鸭鱼肉,毫无口福,时常晨起腹痛腹泻,或溏或如水样,泻后稍舒,每日3~5次,病情时轻时重。服用柳氮磺吡啶或黄连素片、庆大霉素片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