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饮茶四季应有别

饮茶四季应有别

春饮花茶。春风复苏,阳气生发,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但这时人们却普遍感到困倦乏力,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的“春困”状态。要缓解春困带来的不良心境,可多饮花茶。花茶甘凉而芳香辛散之气,有利于助发春阳。其茶味香韵,如珠联璧合,以茶疏利气血,使受禁锢的神经得以开放,借花升发阳气,令人心旷神怡,精神、情志、气血亦如春阳萌发升发,精神振奋,心情舒畅,大脑清醒,可使“春困”自消。

夏饮绿茶。盛夏酷暑,热气袅袅,人在其中挥汗如雨。暑为阳邪,其性属热,使人体力消耗,精神不振。常饮绿茶,翠芽碧水,相映交辉,似春兰破绽,若嫩竹争阳,能令人心醉忘暑。因绿茶性寒,“寒可清热”,且滋味甘香,能生津止渴,又有较强收敛性,也能止汗,还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在消暑降温的前提下,又能增添营养,因而一举两得,相得益彰。

秋饮青茶。青茶又称乌龙茶。秋风萧瑟,花木枯黄,气候干燥,带给人们“燥”情,口鼻咽喉干燥,皮肤干裂,中医称之“秋燥”。“润其燥”是金秋养生大法。升发的花茶,苦寒的绿茶,甘温的红茶,皆非所宜,唯“独树一帜”的乌龙茶最为理想。此茶辛凉甘润,有清心怡志的香韵,故能润肤益肺,生津润喉,人的生理活动顺应自然的变化,在精神上获得莫大的享受。

冬饮红茶。寒冬时节,万物蛰伏,人体生理功能减退,阳气渐弱,对能量与营养要求较高,养生之道,贵乎御寒保暖,提高抗病能力。红茶甘温,可养人阳气,且汤色胭红艳艳,能给人以温暖感觉。红茶汤中,还可以加糖加奶,添芝麻,调蜜糖,既能生热暖腹,又可增添营养,更可加香槟或各式美酒,调成别具风味的茶酒饮料,茶叶醇香,酬宾宴客,可使宾主进入欢快、轻松、激动、舒畅的精神境界。

猜你喜欢

  • 攻补兼施治疗尿毒症

    钟志明 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张某,男性,65岁。2011年5月12日由家人护送来诊。患者素有泌尿系结石史,先后在湖南某医院历经3次碎石,但结石未能排出,双肾仍然积水。刻诊:患者脸色青灰,口唇青紫,神疲乏力,少言寡语,表情淡漠,时有恶心呕吐。大

  • 外寒内湿案——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2)

    张男。脉象浮紧,重按细滞,舌苔糙白,口干饮多,脘闷不舒,二便均少,寒热头痛,遍体酸疼,是太阳之经,为风寒所束缚,阳明之腑,有湿浊之蕴蓄也,当用表里两解之。川羌活一钱,防风一钱,紫苏一钱,陈枳壳一钱,广皮一钱,赤茯苓四钱,焙黄菊钱半,丝瓜络二

  • 路志正调理脾胃法特点

    郭世岳 河南省滑县中医院侍诊国医大师路志正,总结其调理脾胃法的特点如下。调理脾胃注重升降调畅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以升为主,胃以降为和。脾升胃降,纳运正常,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化生气血,充养机体以为后天之本。脾胃升降失和,化源不足则

  • 病毒性心肌炎病因病机浅探

    郭晓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毒性心肌炎通常以心悸,心前区痛,心胸憋闷,面色苍白,气短不足以息,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与中医多种疾病相关。在中医古代医籍中虽无专门记载,但有与本病相似症状的描述。如《黄帝内经》中即有“心惕惕如人将捕之”

  • 自拟方治血管性皮肤病

    笔者在临床中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某些血管性皮肤病,获效较好。基本方丹参30克,当归10~12克,赤芍10~15克,红花6~10克,牛膝10~15克,桃仁10~12克。亦可据不同病变随症加味,水煎服,每日一剂。案例过敏性紫癜:刘某,女,1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