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类银屑病

类银屑病

本病是原因不明而少见,临床以红斑、丘疹、湿润、鳞屑性皮损,无自觉症状或伴轻微瘙痒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与银屑病无任何联系。

根据类银屑病的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四型:

(1)点滴型类银屑病。此型较常见,表现为针头至指甲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红斑或斑丘疹,表面附有细薄鳞屑,无银屑病中所见的点状出血现象,多见于躯干及四肢等处,不发生于头面、黏膜。病程缓慢,一般约半年左右可逐渐消退,也有数年不愈者,不并发内脏器官疾病。

(2)斑块型类银屑病。此型较少见,表现为界限清楚的斑块,硬币至掌大,或相互融合,色淡红或紫褐,上覆细薄鳞屑,无点状出血现象。好发于躯干及四肢,不侵犯黏膜,冬重夏轻,病程缓慢,一般不会自然消退。此型病损有演变为蕈样肉芽肿可能,因此有人把该型归入蕈样肉芽肿。

(3)苔癣样型类银屑病。此型极少见,表现为类似扁平苔癣的扁平小丘疹,表面附有细薄鳞屑,丛集成网状片块,可以有点状皮肤萎缩与异色症样改变。因此容易误诊为血管性萎缩性皮肤异色病及不典型的扁平苔癣。损害广泛分布于颈部两侧、躯干上部及四肢,也可发生一头皮及棉部。有人否定此型存在,认为可能是不典型的扁平苔癣,或是早期蕈样肉芽肿,或是不典型的滴状类银屑病。

(4)痘疮样性类银屑病。此型罕见。急性发病,表现为淡红色针头至扁豆大小水肿性红斑、丘疹或丘疱疹,迅速变为大疱、脓疱,严重者疱内可有出血。中央凹陷,状如痘疮。疱破后可有糜烂、结痂,甚至形成坏死溃疡,愈后留有凹陷的疤痕。皮损散在性泛发于躯干、腋窝及四肢,而不累及黏膜。自觉症状缺乏或有微痒感。有时可伴有乏力、发热、关节痛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有人认为此型应属血管炎。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有认为因病灶致敏;有认为可能是病毒感染;有人发现本病的血管壁有免疫复合物存在,因此推测可能是一种免疫复合物疾病,但均未进一步证实。

本病的诊断有时较困难。病理组织学检查,点滴型显示无特异性慢性炎症改变;斑块型的组织病理类似蕈样肉芽肿;苔癣型显示类似扁平苔癣病理组织像;痘疮样型显示淋巴细胞性血管类组织像。

现代医学对各型类银屑均无特效疗法。对病情严重的痘疮样类银屑病可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时见效。局部疗法可应用可应用紫外线照射、水杨酸、煤焦油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制剂。

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认为本病是由于风寒外邪侵入肌肤,以致营卫失和、气血凝滞而成,若久着不去,郁而化热,可导致热毒蕴积;或因气阴两虚之本,由于阴虚滋生内热,气虚引起血瘀,以致血热血瘀,阻于肌肤而成生。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36例,治愈25例,好转9例,无效2例。

猜你喜欢

  • 麦门冬汤方证浅析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中麦门冬汤方证条文说:“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

  • 自拟方治湿疹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湿疹是一种变态性疾病,临床比较多见。中医学文献中虽无湿疹之名,但对有些疾病的记载与湿疹相符合,如“奶癣”、“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等。其发生多与体质因素有关。或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或素患

  • 表里两解治内热

    蒋玉清 安徽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李某,女,68岁。2011年4月15日初诊。患者自诉胃热明显,脸红发热,纳可,心烦,汗出恶风,大便6日未解,易困,疲倦无力,舌红苔白干,脉数。辨证为太阳阳明合病,治以两解二阳。处方: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生晒

  • 滋肝肾愈中风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储菊花,女,74岁,2011年8月12日初诊。晨起即感右侧手足麻木,肌肤不仁,口眼歪邪,口角流涎,继之见半身不遂,肢体拘急,关节酸痛,卧床不起,舌苔薄白,脉象弦细。证由血虚气弱,络脉空虚,腠理不固,风邪乘虚

  • 自拟方治慢性盆腔炎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慢性盆腔炎常伴发月经失调、带下、痛经、不孕、癥瘕等,在临床治疗中,宜疏导调理,治以活血化瘀,清热通络。笔者在临床自拟清经化滞汤,收到良好效果。方剂组成:柴胡9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延胡索10克,川楝子9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