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论“明医”

论“明医”

朱杰 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

名医与明医一字之差,同音而意义迥异。人们易于认可名医,因为越有名的医生通常医术越高,如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叶天士,他们救人无数、名震一方,自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名医。而明医是指明白的医生,明智的医生。因为是明医,他们必明明白白做人,堂堂正正行医,踏踏实实地研国学、读经典、重师承、勤临证、创新说、探新路,尽心尽力为患者服务。

明医非神医也,虽有专长而非万能,但“医乃明医,儒乃达儒”,一个明医必定品性高洁,资质超群,一肩明月,两袖清风,仁心仁术,绝非浪得虚名者可比。名医大多为明医,但也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者,甚至不惜凭借其他手段,以坑蒙拐骗为能事,自诩为权威,沽名钓誉、混迹名医之列。

《荀子·不苟》篇说:“公生明,偏生暗。”明者,聪慧、明晰也。《礼记·中庸》谓:“明则著。”医术高明而不追名逐利,终将实至名归、水到渠成而为真正的名医。《老子·三十三章》曰:“自知者明”,唯勤求古训,纵观明察,教学相长,融会新知,方能博极医源、彻悟真谛、自出机杼、与时俱进。汉代司马相如《谏猎书》谓:“明者,远见于未萌。”病势发展了然于心,富有远见卓识、善治未病者,方为上工。

《黄帝内经》记载:“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子务明之,可以十全。”明医的标准实际上很高,必持之以恒、学养丰厚、安贫乐道、上下求索、虚心抗志、宁静致远,才能成为德艺双馨、学验俱丰之“明医”。

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严器之序这样说:“余尝思历代明医,回骸起死,祛邪愈疾”。佛家经典《华严经》另有妙解:“善男子,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妙药想,于善知识作明医想,于精进修持作医病想。”明于医道、至精至诚者,方可谓明医。明志明理、明德明术者,乃无愧为明医。

猜你喜欢

  • 长期咳嗽久治不愈,不一定是肺有问题

    其实并不是这样,中医有一部经典《黄帝内经》,它所谈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人体的五脏六腑有问题,有疾病,它都有可能引发咳嗽的症状,不单单是肺脏的问题才引起咳嗽。那么在临床的工作当中,我跟大家举一个例子,就是有很多患者

  • 慢性肺心病,中医怎么调理?

    这位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已经83岁高龄了。说起这位患者她真的是我的一位铁杆粉丝,因为在近两三年,她每年都要好几次来找到我进行口服中药来调理身体,现在她状态非常不错,每天都能够生活自理,活动,锻炼都非常的自如。当时这位老者来找到我的时候,表现

  • 这个区间部位疼痛,当心是心绞痛!

    当时她就告诉我说,最近一段时间我只要一活动大劲儿了,我就是有的时候胃疼,疼一阵就过去了,有的时候表现出来牙疼,疼一阵也过去了。通常是前胸有一些疼痛的感觉,闷痛的感觉,上不来气儿,然后一会儿也过去了。这个地方疼的时候,家里就告诉我说,你这有可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如何调理?

    他来找到我的时候,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重度的乏力,整个人特别没有精神头,我躺那儿或者是我坐那一会儿我就能睡着,什么事儿都不想干。再有就是消化系统的症状也是非常的典型,就是胃胀,有的时候会是胃疼,反酸,烧心,打饱嗝,感觉口干口苦,口里边有异味儿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如何调理?

    我们中医概括为这种叫里急后重,然后,吃东西也不容易消化,总感觉容易打嗝,口里边总是有这种酸腐的气味。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但是颜色是淡暗的,苔黄白而腻,脉沉缓无力。就是这样一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这一段时间病情比较重,那么今天我通过这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