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四个问题困扰中药配方颗粒研发

四个问题困扰中药配方颗粒研发

中药配方颗粒以符合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为原料,经现代工业提取、浓缩、干燥、制粒而成。2001年,当时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以前的“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免煎饮片”、“中药精制颗粒”等统一命名为“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配方颗粒在质量标准和临床应用上也日臻成熟。尽管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相比,更符合现代中医临床的用药要求,但是,中药配方颗粒都是单味药,经过复方配药后,其药效与传统中药“共煎”药的等同性上还有待研究。

1、中药“共煎”可改变饮片有效成分的溶解度

研究显示,糊化淀粉对芦丁、槲皮素等酚性药物有增加溶解度的作用。在1%葛根淀粉糊化溶液中,芦丁的溶解度为纯水的3.8倍。在同样条件下槲皮素的可达6.5倍。糊化淀粉能增加酚性药物溶解度的原因,是由于在长时间的“共煎”过程中,形成了“淀粉-芦丁”复合物。一项对甘草与附子配伍煎液中甘草黄酮含量的研究表明,二药配伍煎煮黄酮含量明显高于甘草单煎液,其单煎液含量为1.18%,配伍煎液含量为1.85%。对4种不同工艺制备的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黄连、黄柏、黄芩、栀子4味中药,采用传统方法水煎后总栀子苷的提取率为97.4%,而4药分别单独提取后合并的样品中,总栀子苷的提取率仅为64.3%。

2、中药“共煎”能改变药物的口感

黄连、黄柏与大黄、甘草合用能改变小檗碱型生物碱的苦味。研究人员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12个含黄连的方剂,各按记载的方法调制。结果证明,方中含有大黄、甘草的汤液中,小檗碱型生物碱的苦味均消失,而不含大黄、甘草的汤液中,有小檗碱型生物碱的强烈苦味。研究人员认为,大黄、甘草与黄连共煎过程中,生成了黄褐色的鞣酸小檗碱和黄色的双小檗碱-单甘草酸盐的胶状沉淀。这种沉淀不仅能消除小檗碱的苦味,还可增加其溶出度,服用后能在体内产生药理作用,不属配伍禁忌。而中药配方颗粒的同类药单独提取混合后,苦味无明显改变。

3、中药“共煎”能降低药物毒性、增强疗效。

实验证明,附子在单独使用时,其强心作用既不明显,也不持久,且有一定毒性。但在传统共煎剂“四逆汤”中,尽管干姜、甘草无强心作用,但经配伍后,附子的强心作用增强且持久,毒性下降。而单服附子的毒性是“四逆汤”的4.1倍。实验还表明,将干姜、甘草与附子分煎后再混合,或各单煎后次序给药,其毒性仍相当于单独服用附子。研究者认为,“四逆汤”中附子毒性降低的原因是附子中的生物碱与干姜、甘草在共煎过程中产生了化学变化。

4、中药“共煎”能降低细菌的耐药性

在黄连单方与复方耐药性强弱的比较实验中可以看出,单方细菌耐药性远远高于复方。例如单独使用黄连与黄连解毒汤在同样条件下接种细菌培养,细菌能在黄连高于实验浓度32倍的情况下生长,而黄连解毒汤仅是4倍。

笔者认为,在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上,可以在以往的科研成果基础上进行科研资源重组,合理分工合作,通过建立全新、先进的科研平台,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猜你喜欢

  • 脾胃虚弱五大症状,看看你有没有类似情况!

    大家好,今天我继续跟大家聊一聊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在我们脾胃病科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一个类型啊,那么往往有这个脾胃虚弱夹杂着许多的原因啊,每个人情形都不一样,那么就是从脾胃虚弱来讲,在临床上我们常见的有哪些症型呢?今天我跟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吧。

  • 春季脾胃病高发期,临床常见三种反流病

    大家好,今天来跟大家再说一说反酸烧心这类疾病吧,希望大家可以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在临床中啊,这样的一个患者现在特别的多见,那么同时现在呢,这个春天,这个天气啊,也是胃病,脾胃病高发的一个季节,那么反酸的症状也越来越多,那

  • 脂肪肝千万不要忽视

    今天跟大家再聊聊脂肪肝吧。脂肪肝现在我们临床上是非常多见的,那么有些人患者也比较担心脂肪肝是不是会演变为肝癌,那么昨天还见到一个患者,年龄不大, 30多岁,我们身体稍微胖一些,然后得的脂肪肝,验的肝功能呢,我们一般比较常见的就是转肽酶升高,

  • 为什么有的人到夏季也会出现怕冷的症状?

    大大家都知道我如果我们冬天怕冷是正常的,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夏天也怕冷呢?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说一说,建议大家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那么今天呢,就看了一个患者,就是特别怕冷怕风,然后夏天也要穿上棉服,那么现在又要到夏天了,其实有些人呢

  • 患者胃痛症状日久有下坠感,伴有肠鸣腹泻,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是一个女性患者,44岁,胃疼这个毛病很多年了,有时候隐隐作痛,有点还有呕吐,有时候反酸,饮食也下不去,觉得胸脘部就是比较胀闷,腹中有时候肚子咕噜咕噜响,她自己感觉就像打雷那么响,大便有稀溏的,每天呢有三四次,然后身体还是比较消瘦,气短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