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漏睛疮

漏睛疮

漏睛疮是指大眦睛明穴下方突发赤肿硬痛高起,继之溃破出脓为特征的眼病。由于本病发病部位同漏睛,而又有红肿出脓等疮疡的特征,故名漏睛疮。相当于西医学之急性泪囊炎。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漏睛演变而来,亦可突然发生。

一、心经蕴热或素有漏睛,热毒内蕴,复为风邪所袭,引动内火,内外合邪,壅塞络脉,风热搏结于内眦而成。

二、素嗜辛辣炙赙,心脾热毒壅盛,循经上攻目内眦,致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结聚成疮,进一步则热胜肉腐,肉腐为脓而溃,或成漏。

三、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或气血不足,邪气留恋,则可反复发作缠绵不愈。

[临床表现]

发病较急,大眦睛明穴下方皮肤红肿高起,肿核隆起渐大,掀痛拒按,重者连及患侧鼻梁及面颊皆现红肿,胞睑亦红肿难开,或兼寒热头痛,泪道冲洗不通?部分患者耳前及颌下可触及肿核,并有压痛。脓成则疮形局限。溃后脓汁流出,红肿消退。亦常见疮口难收,脓汁常流而成漏者。《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称溃后成漏者为“大眦漏”。

[诊断依据]

一、发病较急,睛明穴下方皮肤红肿高起,疼痛剧烈。重者红肿可波及同侧面部及胞睑。

二、数日后红肿局限,局部破溃脓出。

三、患者多有漏睛病史。

[鉴别诊断]

本病红肿热痛皆具而又波及胞睑时,常易与胞睑疾病,如生于大眦附近的针眼及胞肿如桃相混淆。其主要鉴别在于漏睛疮时同侧泪道冲洗不通,而其他疾患一般通畅无阻。另外,漏睛疮红肿压痛的部位中心是在目内眦睛明穴下方而非胞睑之上。

[辨证论治]

本病起病急骤,来势较猛,必须及时防治。原则上未成脓时宜内治,以消散为主。初起风热上攻,治宜疏风散热,消肿散结。若热毒炽盛者,治宜清热解毒,祛瘀消肿,如正不胜邪,邪气留恋者,则宜扶正祛邪,托里排毒。如已成脓,则配合外治切开排脓。

一般初发不甚坚硬而速溃者易治,成漏者难敛。若溃后排出粘白或黄白色脓汁者为顺,流青黑腥秽脓水者为逆。

一、内治

(一)风热上攻

[主证]患处红肿疼痛高起,泪多,头痛,恶寒发热,苔薄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风热相搏,客于泪窍,气血凝滞,络脉失和,故红肿疼痛高起。泪窍闭塞故泪多。风热袭表,营卫不和,故恶寒发热,苔薄黄,脉浮而数。

[治法]疏风清热,消肿散结。

[方药]驱风散热饮子加黄连,去大黄。方中连翘、黄连、山栀清心泻热,羌活、薄荷、防风、牛蒡子疏风散邪;当归和血明目;川芎、赤芍通络消滞;甘草调和诸药。

(二)热毒炽盛

[主证]患处红肿高起,坚硬拒按,疼痛难忍,红肿漫及面颊胞睑,身热心烦,口渴思饮,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燥,脉洪数。

[证候分析]大眦属心,面颊胞睑属阳明。今心脾热毒上攻,故该处红肿热痛。热毒蕴结,瘀塞络脉,气血不行,故坚硬拒按。阳明热盛,心火内扰,故身热心烦。消灼津液,故口渴思饮。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燥,脉洪数更是一派火热炽盛之势。

[治法]清热解毒,消疮散结。

[方药]黄连解毒肠加城。原方中黄连、黄芩、黄柏、山栀苦寒清热。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大黄通腑泻热,穿山甲、皂角刺通络祛瘀,消肿止痛,可增强清热毒、消疮肿的作用。

(三)正虚邪留

[主证]患处时有小发作,微红微肿,稍有压痛,但不溃破,或溃后漏口难敛,脓汁少而不绝,面色白,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弱无力。

[证候分析]热毒上攻,闭塞泪窍,气血壅滞,结聚成疮,久延不愈,损伤气血,邪毒留恋,稍食辛辣炙膊,则常有小小发作,微红微肿,稍有压痛。正虚不能托邪外出,故不易溃破溃,后漏口难敛,脓汁少而不绝。气血两亏,不能荣润肌肤盈于脉,故面色白,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脉弱无力。

[治法]托里排毒。

[方药]千金托里散加减。方中党参、黄芪、茯苓、甘草、当归、芍药等补气养血;金银花、连翘、黄芩、竹叶、龙胆草、防风清热祛风;桔梗、白芷合当归、川芎和血排脓;麦冬养阴。全方补而不腻,有扶正祛邪之功。

二、外治

(一)未成脓者,可用紫金锭调和外敷,或选用新鲜芙蓉叶、野菊花、马齿苋、白花蛇舌草等一二味洗净捣烂外敷,以清热解毒,促其消散。亦可加用湿热敷。

(二)已成脓者,应切开排脓,并放置引流条。亦可掺用九一丹药捻。每日换药,待脓尽,除去引流条,使切口愈合。

(三)若已成漏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泪囊摘除并切除瘘管。

[预防调摄]

一、有漏睛,或漏睛疮正虚邪恋者,忌食辛辣炙赙之类刺激性食物,以防引发漏睛疮或使其急性发作。

二、本病发病迅猛,应及早治疗以求消散,以免溃后成漏,终不免手术,失去排泪功能,而终身溢泪。

三、病处危险三角区,急性发作时不可挤压患处,以免脓毒扩散,造成走黄,毒陷心包而成危证。

猜你喜欢

  • 急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和(或)心脏负荷明显增加,导致心排血量显著、急剧地降低,组织灌注不足和急性瘀血的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较常见,急性右心衰竭较少见,常见病因有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肺心

  • 攻补兼施治疗尿毒症

    钟志明 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张某,男性,65岁。2011年5月12日由家人护送来诊。患者素有泌尿系结石史,先后在湖南某医院历经3次碎石,但结石未能排出,双肾仍然积水。刻诊:患者脸色青灰,口唇青紫,神疲乏力,少言寡语,表情淡漠,时有恶心呕吐。大

  • 外寒内湿案——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2)

    张男。脉象浮紧,重按细滞,舌苔糙白,口干饮多,脘闷不舒,二便均少,寒热头痛,遍体酸疼,是太阳之经,为风寒所束缚,阳明之腑,有湿浊之蕴蓄也,当用表里两解之。川羌活一钱,防风一钱,紫苏一钱,陈枳壳一钱,广皮一钱,赤茯苓四钱,焙黄菊钱半,丝瓜络二

  • 路志正调理脾胃法特点

    郭世岳 河南省滑县中医院侍诊国医大师路志正,总结其调理脾胃法的特点如下。调理脾胃注重升降调畅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以升为主,胃以降为和。脾升胃降,纳运正常,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化生气血,充养机体以为后天之本。脾胃升降失和,化源不足则

  • 病毒性心肌炎病因病机浅探

    郭晓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毒性心肌炎通常以心悸,心前区痛,心胸憋闷,面色苍白,气短不足以息,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与中医多种疾病相关。在中医古代医籍中虽无专门记载,但有与本病相似症状的描述。如《黄帝内经》中即有“心惕惕如人将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