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刘炳凡的治学五字经

刘炳凡的治学五字经

孙相如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湘名医刘炳凡(1910-2000年),生前医术高明、治学严谨。他的学术思想、从医经历、治学精神感召激励着后代学者晚辈。笔者本科毕业后,闲暇之余,再次读到刘老的学医“五字经”,今时今日别有一番感悟。

从师要讲“诚”

刘老初拜师于柳四公先生,恩师念其家境贫寒,遂免收分文“师傅钱”,却只单要求讲一个“诚”字,其内容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对医道要诚:今生只为此业,任凭有何艰难,有何风险,不得见异思迁。

二是对学问要诚:触疑即询,遇惑即问,不得不懂装懂,浅尝辄止。

三是对师要诚:“我乃孤单一人,年老力衰。设若四体不用,需得朝夕服侍;寿尽之后,应妥为安葬,立碑为记。”

先生的学医之路便开始于这令人感动的一片赤诚。

尊师重教本是我国优良传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想:对于即将步入另一个人生阶段的我们来说,继续读研的会有导师授学,参加工作的也要有老师引领,跟随老师学习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那么,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对待老师的态度,也反映了对待学习、对待工作的态度,只有诚心实意地向老师学习、虚心踏实地跟随老师做学问才是立身治学的根本。而对于不遗余力悉心教授的老师们,即使若干年后学成,也应时刻心怀感恩之情,奉恩师如父母。

求知必讲“勤”

青年时期的刘炳凡,正赶上战火不断、烽烟四起的抗日战争。面临日寇终日狂轰滥炸,在家乡四次沦陷的情况下,先生躲在岩洞里,不仅温习和研读了大量医籍,亦涉猎不少文学书籍,还记下了十二万字的读书笔记,写出了《医学菁华》的初稿。

回想大学期间,我们被给予了充裕的学习时间以自由支配,有着优厚的学习条件,却并未全力以赴,许多时间荒于嬉戏,对比前辈的学习境遇,不禁汗颜。往事不可追,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做到争分夺秒、精勤不倦方能不负前辈的努力和培养。

临证要讲“精”

刘老在临证过程中,孜孜不倦追求一个“精”字:精于求理、精于立法、精于组方、精于择药,这些都根于精于辨证。辨证乃至理、法、方、药无不精益求精,刘老真可谓一位医学上锱铢必较、处处求全的完美主义者。

对于刚刚毕业的我们来说,仍然处在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在临床上还不能做到独当一面。所以,现阶段的求精应体现在学习上,在学习过程中精于积累、精于思考、精于总结乃至于精于创新是学习求精的具体体现。学习阶段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将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医勿忘“德”

对于医德,刘老提出了两点个人感触:一是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二是处世持身,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两点看似平实,能够做到却也不易。

首先,不能否认当今社会人心浮躁、利欲四伏,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风气在不时侵袭医院、校园。作为医者或是学者,走上社会,难免面临各种诱惑,我们当时刻保持清醒,督促自己一心一意服务患者、心如止水专心学术。其次,对于真正有志于壮大中医事业的同道来说,应摒弃私心贪念,决不能嫉妒或蔑视同行,更不能打压同行。医学与性命相系,怎敢让患者委付性命与自私自利之人?须谨记,宽厚包容是为人处世最起码的素养。

立业贵在“专”

解放后,刘老担任过中医教学、科研工作,而作为一名临床中医,他深深地感受到“术贵专攻”。刘老认为:作为一名有志于中医事业的青年医者,不论资历如何,条件如何,只要专业、专心,“锲而不舍”则“金石可镂”。

我想,作为有志向、有理想的青年一代,我们对于未来不乏热情与憧憬,然而与前辈相比,我们缺乏的是耐心和专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我们应该沉静下来、戒骄戒躁地专心于专业,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滴水石穿的精神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湖湘中医文化的代表人物、湖湘中医五老之一的刘炳凡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十年有余。他的一生是在不断求索、不断学习中度过的。他的治学精神,将鼓舞激励着我们新一代医人在漫漫学医、行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猜你喜欢

  • 泡脚对失眠有效果吗

    中医认为,人的足部有许多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穴位,同时足底也是脏腑的重要反射区,再者脚为精气之根,所以用温热水泡脚,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调理脏腑,平衡阴阳,对于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失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痰湿和痰热的区别

    痰湿的人都是肥胖,而且湿气比较重,特别容易出现困倦、疲乏、浮肿的表现,这种体质人都考虑健脾祛湿。痰热是偏于出现热的表现,有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咳黄痰、胸闷气喘、大便秘结、小便黄的症状,而且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这种体质人就要考虑清热化痰了。

  • 腿抽筋是缺钙吗?

    其实腿抽筋与缺钙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完全相对等啊,缺钙会导致腿抽筋,但是如果过渡劳累,比如我们平常不爬山,突然爬山了,然后夜晚回来以后就发酸,腿抽筋,肌肉抽筋,肌肉痉挛,这不是缺钙引起,而是肌肉疲劳引起的,所以这个腿抽筋不完全是缺钙引起的,

  • 吃完饭就想大便还拉稀是怎么回事

    吃完饭就要上厕所,大便不成型,跟脾胃虚弱以及肾阳不足有关。中医讲,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就不能收那水谷和运化精微,导致胃肠传导失常,或者因为肾阳不足,脾失温煦,导致运化失常,就会出现消化不良,吃完饭就要上厕所,同时还伴有大便不成形的现

  • 饭后走一走真的有好处吗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主肌肉,运动四肢就是健运脾胃,所以饭后走一走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刚吃饱饭,胃内食物量增加,胃处于充盈状态,此时走一走会增加胃的负担,对健康反而不利。所以最好吃饱饭后先休息20到30分钟,再出门散步。快转发给你身边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