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冬病夏治之二:哮喘的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之二:哮喘的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法,通俗地说就是冬天好发之病,在夏天治,是中医择时施治的方法之一,根据中医阴阳四时消长规津,人体阳气及自然界生物的阳光,生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天人相应,人体也受到自然界节津变化的影响。

很多疾病均可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冻疮、风湿病、部分肾脏疾病等等。

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变异性炎症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全世界约有1.5亿人患有此病,其中儿童占有相当的比例,卫生部已将哮喘与高血压 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一起列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慢性疾病。目前不少家长都误以为只要小孩长大了哮喘就可以自然痊愈,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治疗,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由于小孩大多病情较为单纯,加上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正是治疗哮喘的最好时机,只要坚持治疗,不少患儿到青春期后都可以痊愈,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甚至诱发肺气肿,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成人哮喘患者大多是幼年患病。

为何选择三伏天防治哮喘?

对于哮喘病的防治,中医自古就形成了多种类、多形式、多途径的综合疗法。中医提倡“扶正固本”和“冬病夏治”等原则,从补肺、益肾和健脾入手来预防哮喘病的发作,调整哮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缺陷和改善机体的内环境,可以预防变应原诱发的变态反应等异常免疫反应过程。在缓解期治疗中,中医又独创“冬病夏治”的传统疗法,省中医院从60年代就在省内率先开展的伏天敷贴治疗哮喘的疗法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之一。它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的理论,夏季是大多数哮喘病患者的相对缓解期,这时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在穴位所贴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这时用一些温养的药物来调和脏腑,人体阳气得天阳相助,有助于辛香、逐痰、通经之药与经络共同作用而达到温阳利气、祛散伏痰、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和内在平衡,从而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增强身体抗病能力,预防哮喘在冬季发作,或减少发作,体现了中医的阴阳学说,经络穴位及/肺合皮毛/等治疗理论。

我们一般取定喘、肺俞、脾俞等背俞穴,敷肺俞既可散肺中留伏之寒邪,又可补益肺气,敷脾俞可调整脾胃功能,敷定喘可平喘止咳。由于穴位敷贴疗法方法简便,患者易于接受,尤其受到儿童哮喘患者欢迎。

敷贴治疗哮喘需敷多长时间?

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的不同,一般成年每次敷贴2—4小时,小孩每次2—3小时。敷贴时以皮肤有烧灼感为度。

敷帖疗法治疗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禁忌症:

1、孕妇;

2、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的人;

3、对药物过敏的人 ;

4、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的人;

5、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

6、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的病人都不宜敷贴,此外2以下的孩子也不宜进行敷贴治疗,因2岁以下,孩子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引起感染。

猜你喜欢

  • 金匮肾气丸治肺心病心衰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张某,男,72岁。1987年12月13日初诊。患者有咳喘病史40余年,近8年来咳嗽加重,动则喘甚,畏寒肢冷,面部及下肢浮肿,下肢浮肿为甚,按之没指,兼有心悸发憋。刻诊:气息短促,呼多吸少,面色晦黯,唇

  • 宣达渗利止吐泻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王某,男,13岁。2007年8月29日初诊,自入秋以来即感胃脘不适,时有吐泻,继之病情加重,现水浆入口即吐,米粒难进。口渴而喜饮,但愈饮愈渴,昼夜嗜睡,脉沉濡,舌红,苔白。此乃暑湿内蕴,胃阳不振,脾气也伤,

  • 避瘟用温初探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唐代大医孙思邈继承了历代医家对温疫的预防经验和诊治思想,提出了“瘴疠”、“温风”、”毒气”等病因,肯定了“毒”是传染病的主要病原,治疗上突出清热解毒。但提到避瘟时却倡用温药。避瘟为防病,“凡能依时摄生者,可居

  • 健脾清肠汤治习惯性便秘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生白术60克,麦冬30克,生地黄18克,炒枳实30克,柴胡30克,元参18克,厚朴30克,熟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治疗习惯性便秘之专用经验方。石氏认为人体气机升降出

  •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心肌梗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是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