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真空拔罐更简便

真空拔罐更简便

本报记者 张凌燕

拔罐对我们来说,并不是陌生的词汇。大到中医院,小到美容院,随处可见拔罐的使用。一提到拔罐,很多人会想到传统的火罐,因为传统火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玻璃火罐及其投火、闪火手段已略显麻烦和落伍,并逐渐被真空拔罐所代替。

对此,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报社文化事业部主任王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传统拔罐法相比,真空拔罐不仅在治病原理、操作方法方面相通,而且还能克服传统火罐的诸多不足,使操作变得更加简便,因而成为传统火罐的革命性替代品。

真空拔罐的优势

传统玻璃火罐的不足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口径较为单一(导致使用的部位相对有限),负压不易调节,易碎,质量较重不易携带,投火、闪火手段可能烫伤、烧伤患者皮肤等。这些原因都制约了拔罐疗法的发展。

真空拔罐是利用机械抽气原理,使罐体内形成负压,使罐体吸附在选定的部位(穴位或病灶点),使皮下及浅层肌肉充血,刺激人体皮部、经筋、经络穴位以起到排除毒素、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固本、调节脏腑功能等作用的一种非药物疗法。

真空拔罐从各方面都较“传统拔罐”有了长足的发展,如“罐体”制作材料从动物犄角、陶瓷、竹木、金属、玻璃发展到现在的树脂注塑,克服了传统拔罐器材的缺点;“罐体内”负压形成方式,由传统水煮排气、燃火排气、挤压排气发展到现在的抽气枪直接抽气,克服了因传统拔罐使用火容易烫伤皮肤、不易调节负压、不易起罐等缺点。

寒热两证均适宜

哪些患者适宜拔火罐呢?王敬介绍,有些不太懂中医的人,认为火罐的火热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火罐的医疗保健作用仅仅是因为那一点点火热的话,那么早就被以发热为主的医疗器械所取代了。此外,如果火罐的医疗保健作用是因为火热作用成立的话,按照中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道理,火罐只能对寒证有用才对。但实际上,寒证、热证的患者都可用火罐进行治疗。所以火罐中火热起了很大作用的说法,是不太确切的。事实上,火罐中使用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罐体内形成负压。

真空拔罐是中医非药物疗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中医外治法的范畴。拔罐施术的部位是人体的体表,属经络中的皮部。皮部是经络在体表的反映,皮部与经络的关系对诊断、治疗疾病有重要意义。内在的病变也可通过皮部表现出来,医生可以通过对皮部细微变化的诊察来判断病人内生疾病的状况。拔罐疗法施术于皮部对机体的作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预防保健,二是治疗。其治病作用主要表现在散邪解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固本等方面。

拔罐在生活中的运用

王敬介绍,拔罐疗法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近年来拔罐减肥更成为热门话题。

据了解,拔罐减肥是根据不同体质人群辨证施治,通过刺激腧穴、调节经络达到减肥目的,是一种安全、有效、不反弹的减肥方法。不仅能够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取得整体减肥的效果,而且能够根据肥胖的位置选择穴位,局部取穴循经疏导,促进局部代谢,消除局部脂肪达到局部减肥的目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想减哪里就减哪里”的效果。

虽然拔罐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自然疗法,但还是有禁忌,如心脏病患者、血友病、全身高度浮肿、患有皮肤病或伤口者等禁用拔罐;体质消瘦弱小、6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使用拔罐时吸附力量宜轻;孕妇使用拔罐须谨慎。

猜你喜欢

  • 鹿茸益胃散治疗消化性溃疡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炙黄芪20克,茯苓20克,木香15克,槟榔15克,干姜9克,焦白术20克,当归25克,砂仁18克,石斛20克,黄连9克,炙甘草9克,党参20克,炒杜仲15克,苏梗15克,青蒿15克,鹿茸9克,山药25克,

  • 急性脊髓炎中医适宜技术

    急性脊髓炎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脊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本病有三大临床特点:病损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

  • 温中降逆治干呕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刘某,女,32岁。2009年7月9日初诊。半月来,经常恶心,吐涎沫,经医院诊断为神经性呕吐,服中西药未果。观其精神萎顿,面黄,就诊中干呕连连。舌淡,苔白,六脉沉细。治以温中和胃,降逆止呕。立方半夏干姜散:半夏10克

  • 详医嘱 服法当——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6)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备,“开路药”已服,脾胃功能得调,即可服用膏方。服膏调养当要遵医服用,如果医嘱不详、服法不当,膏方的疗效也会大打折扣。服用膏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服膏季节 一般来说,服用膏方多在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

  • 邹润安论柴胡

    “邹润安论柴胡”作者为四川自贡怡康中医诊所王昆文。《本经》谓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积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出新”。在《伤寒杂病论》中,组成含柴胡的经方共9个,而且至今仍是临床常用方,其中最著名的有大、小柴胡汤,四逆散,鳖甲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