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药材栽培技术——党参

中药材栽培技术——党参

党参主产于华北、东北、西北及四川、河南等地。

生长习性党参喜温和凉爽的气候,耐寒(在-30℃温度下可安全越冬),忌高温(在气温较高的地区种植,进入伏天,往往叶片枯黄,甚至烂根死亡),怕涝,忌连作,对土壤要求较严,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宜。苗期需适当遮阳,成株喜阳光。

栽培技术选地整地:育苗地宜选择距水源较近、土质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地,每亩施用厩肥或堆肥1500—2500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然后翻耕、耙细、整平,做成高畦。定植地也应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地,每亩施用厩肥3000—4000公斤、过磷酸钙30—50公斤,施后深耕25—30厘米,耙细、整平、做畦,畦宽1.2米、高15厘米。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一般育苗后移栽到大田,少量直播。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春播4月中旬左右,夏播在多雨季节,秋播在封冻前。夏、秋播出苗整齐,春播常因春旱而出苗不齐。播前种子先用温水浸种催芽(将种子装入布袋,置于40℃的水中,随即用手揉搓,约30分钟,至无黄水流出时取出,放湿润处催芽,温度保持在25℃—30℃),当种子裂口即可播种。畦面要浇透水,等水渗下去,可撒播或条播。播后畦面用玉米秆或谷草等覆盖保湿,以后还应适当浇水。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当出苗后,可将覆盖的玉米秆或谷草逐渐撤掉,不可一次全部撤掉,以防烈日晒死幼苗。当苗高15厘米时可全部撤掉。也可在畦边种高秆作物玉米或高粱等,但不可过密。苗高10厘米时除去小苗、弱苗,株距保持在1—3厘米。党参苗期生长缓慢,应注意及时松土除草,保持畦面无杂草,干旱时及时浇水。党参苗生长一年后,于秋季10月上中旬、植株枯萎时移栽到大田。在整好的畦上,按行距15—25厘米,开15—25厘米深的沟,按株距6—10厘米将党参种根斜摆于沟内,也可以横卧摆栽,盖土以超过芦头5—7厘米为宜。每亩用种根25—30公斤。

田间管理松土除草是保证党参高产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应勤除杂草,特别是苗期更要注意除草。通常在塔架前要追施一次厩肥,每亩1000一1500公斤,或追施15—20公斤复合肥,结合松上除草施到沟里。也可在开花前进行根外追肥,以微量元素和磷肥为主,每亩用磷酸铵溶液5公斤进行叶面喷施。移栽后要及时浇水,以防干枯,保证成活。成活后少浇水,雨季应及时排除积水,防止烂根。当苗高30厘米时搭架,以使茎蔓攀架生长。架法可根据具体条件和习惯灵活选择,常用方法是用细竹竿每两垄搭成“八”字形架,目的是使田间通风透光,促使党参生长旺盛,增强抗病力,提高党参根和种子的产量。党参花蕾较多,非留种田要及时摘除花蕾,促进根部生长。

猜你喜欢

  • 气机不调这四种表现,看看你中招了吗!

    百病生于气,这四种气机失调,中医帮你改善。老百姓有一句话叫人活一口气,这最近呢,我对这个中医的气啊,也有不少体会啊,从自身也好,从患者的角度来讲,中医的气,其实首先跟大家说的,要讲究一个平衡,什么平衡呢?叫升降出入,简单说就得有出气,有进气

  • 脾胃虚弱远离这五点,让你的脾胃恢复

    第一点就是运动,缺少运动的人会脾虚,这一类病人呢,我跟大家说的是什么特点呢?比方说你吃得非常好,三餐规律,但是我就是不运动,为什么会脾虚呢?这个就是中医讲的气血是需要运行的,也就是气不是死气血要活血,你这个运动呢,会改善这个气血,如果你不运

  • 萎缩性胃炎在临床频发,中医这样调理

    今天跟大家再聊一聊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个我在临床上是经常见到的啊,这个疾病啊,它的病因和病机啊,用中医来说呢,可能会更好一些,目前西医在这方面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啊,有一些黏膜保护剂,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啊,对治疗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是效果

  • 上热下寒还是寒热错杂?中医帮你辨证调理!

    首先说一下这个寒热错杂症啊,这是中医一个症型名词,这个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身上既有寒症,又有热症,有哪几种情形呢?其实在临床我们常见的类型,一种就是湿热证,这个湿热证呢,我们说中医体内有湿热之邪,患者就问,我湿热为什么我还怕冷,这个就是取

  • 脾虚这四大症型

    脾虚呢,大家在临床都比较熟悉了,患者去看病的时候,大夫都会说脾虚,脾虚包括气血不足,包括脾气虚,包括胃阴虚,包括脾气虚是不是夹有湿盛,这个呢,在临床上大家要多了解一些,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脾虚就补脾,就补气血,平常日吃点黄芪,是不是气血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