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究药性《折衷》《化义》,补阙漏《从新》《拾遗》

究药性《折衷》《化义》,补阙漏《从新》《拾遗》

医药密不可分,故历来医家研究药物者不少。浙江由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药物不少,有驰名世界的“浙八味”,还有许多动、植物药,引起了历代医家研究的兴趣。例如陈衍、贾所学、吴仪洛、施雯、赵学敏等,都为中药的发展作出贡献。

陈衍,字万卿,宋代光宗~理宗时,黄岩人。博通经史,留心医药,发现《本草》所列,异同杂揉,泛用混淆。于是参校南宋诸家《本草》,芟繁纂要,笃志诠评,在宝庆丁亥(公元1227年)完成初稿,定名《本草精华》。继又广泛采访,反复订正,经二十余年,于淳佑八年(公元1248年)定稿,更名为《宝庆本草折衷》,于宝佑五年(公元1257年)付梓。它保存了其前“本草”之孤本。

贾所学,名九如,明末、清初,嘉兴人。博学善文,好黄老学,与李延昰相交,平素留心于药物性味之考究,著有《药品化义》(一名《辨药指南》)14卷,刊于清代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卷首诸论系李延昰补出,计载有“本草论”(简史)、“君臣佐使论”、“药有真伪论”、及“药论”。卷1为“药母”及“辨药八法”,卷2~13,共收148种药品,分气、血、心、肝、脾、肺、肾、痰、火、燥、风、湿、寒等十三类,每药按辨药八法分别说明,每卷之末,有综述概括该卷之要点。

吴仪洛,字遵程,世居澉浦(今海盐县)生于清代雍正,活跃于康熙、乾隆间。幼业儒,私淑张履祥,乾隆初入泮,后弃而习医,披览家藏医书,究心轩岐、仲景之学,为增进学识、开拓眼界,曾游楚、粤、燕、赵等地,并留四明(今宁波市),居天一阁达五年,征文考献,不遗余力,故称其“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嗣后,归里业医,名噪乡闾,诊余之暇,著书立说,计有《本草从新》《成方切用》《一源必徼》等十种(据《从新•自序》曰:“拙著医书十种”)。《本草从新》刊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吴氏 鉴于《本草备要》“有承误之失”,故作重新修订,半数保留,半数增改,并补充了《纲目》未载之药,简明实用。

施雯,字澹宁,又字文澍,清代康熙、乾隆间,余姚(今余姚市)人。尝谓:“药不可独用,病不可泛治”为诫。博取群书,援引论证,钻研古方,与严洁、洪炜合撰《得配本草》十卷,刊行于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本书选药647种,除明各药功用外,特详药物间之配合应用,列药品之得、配、佐、和,后有“奇经用药考”附录。

赵学敏,字恕轩,号依吉,钱塘(今杭州市)人。生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卒于嘉庆十年代(公元1805年),享年87岁。赵氏尝习儒,后弃而业医,专心于医药文献之搜集,潜心于岐黄,焚膏继昝,尤敬仰李时珍之谨严,仔细披览《本草纲目》后,感叹其尚有遗漏。于是,用了四十余年时间,查阅六百多种文献,深入民间,巡行各地,甚至亲自种植药材,编成《本草纲目拾遗》十卷,于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本书共收载药品921种(包括附记的205种),分18类,其中716种为《纲目》所未录者,161种药品据《纲目》又加补订,故名曰“拾遗”,符合实际。

浙江医家,对药物学的研究,可称队伍庞大,阵容坚强,实力浓厚,还有许多带有地域性的“本草”著作,也同样丰富了临床工作的内涵。

猜你喜欢

  • 扶阳复阴治虚痞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即闭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适之感。《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

  • 贮存好 防霉变——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7)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

  • “邪不可干”亦须避之有时

    刘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1日《中国中医药报》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文,笔者认为,从养生学角度,强调扶正气的重要性是可以的,但是从《内经》原意来看,“正气存内”仅是“邪不可干”的基础之一。我们应当以《内经》天人合一的思想为

  • 面瘫十二针治面瘫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满某,女,22岁,送货员。9月12日初诊。主诉:左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不适,说话时自觉下唇变厚5天。患者曾于7岁时得过面瘫治愈。5天前送货下乡,夜归着凉,晨起刷牙漱口发觉口角漏水,遂来我科要求针灸治疗。查:左额纹消失

  • 新生儿硬化病中医诊疗技术

    新生儿硬化病系新生儿指以皮肤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点,同时伴有体温不升,反应低下,拒乳,以及全身各系统功能低下或受到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是新生儿期特有的一种严重疾病。病因主要与寒冷、感染、窒息,早产等多种病理因素有关。本病多发生于寒冷的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