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观察舌苔知人得何病

观察舌苔知人得何病

中医观察人的舌苔情况,便可以得知你到底病在哪里。

1.光线:充足柔和的室内自然光线,伸舌时可面向光亮处,使光线直射舌面,避开有色的墙壁、窗帘等物体反光干扰。

2.姿势:患者坐位,重病卧位亦可,自然伸舌,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自然下垂,充分暴露舌体,不可过度用力伸舌,伸舌时间不应过长,可令患者稍事休息,重复观察。

3.顺序:舌尖-舌中-舌根-舌两边。看舌八法:一看舌苔,二看舌质,三看舌尖,四看舌心,五看润燥,六看舌边,七看舌根,八看变换。

4.辨染苔:某些食物、药物可影响舌苔颜色,造成辨色假苔,应注意问诊鉴别。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使舌质较红;

——抗癌化疗可使舌苔少,或较干燥;

——广谱抗生素可使舌上出现黄褐色、灰黑色舌苔;

——复方甘草片可染成黑色舌苔;

——黄连、核黄素可染成黄苔;

——食花生米可使白苔增厚腻;

——食绿色蔬菜如黄瓜、茴香等可染绿苔;

——儿童食口香糖、冷食或饮料也易染成各色舌苔。

另外光线变化也易使舌苔、舌质变化。如在室外阳光下,黄苔可变浅,舌质可由暗红变浅红,其色鲜如杨梅;室内日光灯可使舌质变浅红并略带玫瑰粉色等。

5.刮舌与揩舌:为观察舌之润燥、苔之松腐坚敛、有很无根,常需刮舌与揩舌以利观察。如用消毒刮舌板以中度力量,由舌根向舌尖慢刮舌面,或用消毒纱布,蘸少量生理盐水轻重适中力度揩抹舌面,以观察舌苔是否易刮揩去,露出舌质的本色,及刮、揩后舌苔复生情况;也可了解舌苔燥裂程度。

6.季节与时间;正常舌象可随四季变换而稍有变化。

——夏季暑湿盛而苔易厚,易淡黄;

——秋季燥胜而苔多薄多干;

——冬季严寒舌常湿润。

一天昼夜交替,舌象也有不同:

——晨起舌苔略厚,色暗滞;

——活动进食可使舌象恢复红活薄润。

——张口呼吸,舌苔薄易燥;

——过度用力舌质骤红;

——过量烟酒,舌色也易变化失常。

7.年龄与体质:常人因年龄增长,舌象也呈现规律变化。

——小儿稚阴稚阳之体,形气未充,生机勃勃,舌鲜活娇嫩;

——而患病则变化迅速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常见剥苔、红点、厚苔。常见舌生白衣白膜,或白屑如未。

——老年人常气血偏虚,肾亏脾弱,舌多裂纹,或少苔无苔。

男女体质禀赋不同:

——男子气壮,血不易瘀,故若见瘀血舌黑多属危症;

——女子经水适来适断,舌象也相应变化,病理也常见瘀血舌黑。

——另外肥胖之人舌多略胖而质淡,消瘦之人舌体略瘦而偏红。

猜你喜欢

  • 甘补脾胃当首分阴阳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土虽喜润,然太湿则草木湿烂,以补滋润之剂,使燥湿相宜,随证加减耳。”补脾胃者,当使燥湿相宜,医者选方用药,当以甘味为主。《内经》指出:“五味入胃,甘先入脾

  • 健脾祛湿解毒治脓疱性细菌疹

    马建国 山东曲阜第二人民医院蒋某,女,51岁。2010年12月3日初诊。述其2010年3月以来,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双手掌指、足底开始起粟粒至高梁粒大小水疱,密集或散在分布,不久即变成黄绿色脓疱,有痒热感,反复而发9个月。其间曾去几家医院检

  • 浅说风为百病之长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风为百病之长”源自《黄帝内经》,《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王冰注曰:“长,先也,先百病而有也。”《素问·骨空论》亦曰:“风者,百病之始也。”外感六淫,风淫为始,风邪为外感疾病初起的主要

  • 五苓散治秋泄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贵

  • 清上镇下治耳鸣耳聋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某,男,36岁。2010年5月20日初诊。耳鸣,耳聋2周,伴头晕目糊,口苦咽干,五心烦热,易怒,舌苔黄腻,脉细数。此乃肝肾阴虚,肝胆火盛,热扰清窍所致,治疗宜清少阳郁热,滋阴镇下并用。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