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四季“时行病”解表各有别

四季“时行病”解表各有别

外感病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风寒、发热、身痛为主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故又称“时行病”。《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中指出:“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凉,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说明若四时之气失常,人感此非时之气易引起外感病,再夹时行之病毒侵袭人体,轻者为“伤风”,一般称为“感冒”,其病邪由皮毛而入。凡能引起广泛传染流行者则为“流感”,中医称为“疫”或“温”,其病邪由口鼻而入。

外感病虽说是一种小病,但从发病到治疗还是比较复杂的。因此,关幼波老师认为,对外感病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能反映一个医生水平的高低。如在疗程方面,凡疗程短者,说明辨证用药精确而合理。另外还应本着邪去而正不伤的原则,不能外感虽解而人之正气大伤,以致几天不能恢复。关幼波老师治疗外感病以解表、养阴清热、活血、凉血为基本法则,现简述如下——

风邪是外感病的主要致病因素。风为六淫之首,是春季之主令,其性主动,善行而数变,在不同的季节,往往与其他当令之时气相合而伤人,如冬季多风寒,春季多风热,夏季夹暑,长夏多兼湿邪,而秋季又多兼燥邪。由于各季节所感受外邪不同,其临床表现不一,因此在治疗上也就有所区别。

风寒证见恶风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口不渴,咳嗽吐稀白痰,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治疗以辛温解表为法。

风热证见发热重,微恶风寒,咳嗽,吐黄黏痰,口干思凉饮,咽肿痛,舌苔薄白或黄,舌边尖红,脉见浮数。治以辛凉解表。

风燥证见发热恶寒,头痛头晕,鼻塞,咽干唇燥,口干思饮,咳嗽少痰或无痰,脉浮数,苔薄白欠津。治以辛凉解表,佐以养阴润燥。

夏季或长夏多兼暑夹湿,曰“暑温”或“湿温”。暑温者发病急骤,因“身热伤气”,故证见壮热,口渴,心烦,面赤,汗多气粗,头晕头痛,脉洪大,舌红苔黄。治以清泄暑热,益气生津。湿温者发于夏季梅雨季节,湿性腻滞,缠绵难解,其发病较缓慢,病程较长,证见身热汗出而热不解、口干苦,渴而不欲饮水,胸闷泛恶,倦怠,身重,头蒙如裹,神情呆滞,尿浑浊,便溏或不爽,脉濡缓或浮数,舌边尖红绛,舌苔白腻。治以清热化湿。

外感重内因

阴虚乃居多

关幼波老师讲:在同一环境中,同样感受了外邪,为什么有的人发病而有的人不发病,其原因就是中医所说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没有正气内虚,各种邪气均不会侵犯人体。

由于人的社会活动(包括学习、工作、家务、社交等)繁忙,脑力劳动相对增多,最终必然导致阴精的耗损,因此关幼波老师认为当今之人阴亏者居多。朱丹溪在倡导“阳有余、阴不足”之说时指出:阴阳首先指气血而言。人自有生以后即需要水谷精微以为养,阴气才能滋长以润泽肌肤,濡养脏腑。阳主动,阴主静,人体常处于“阳动”的状态之中,精血阴气最易耗伤。故阳气常有余而阴血常不足。此示人七情五志不宜妄动,以保存阴精,治病用药慎用辛燥之味,以防阴血津液之伤损。外感病亦应如此,以利于邪去而正复。

解表当清里

清热需养阴

外感病属表证,但临床上纯表证者却很少见到。因为轻度伤风感冒患者,可服自备感冒药而愈。而到医院就诊者大多为表邪入里而呈现表里同病之候,或高烧,咳喘,或便干溲赤,呕恶纳呆,精神不振,舌苔厚腻。所以临床治外感病以表里双清法居多,而里证又以实热证为常见,虚寒者甚少。究其原因与阳常有余有关,阳气盛者感受寒邪入里必然从阳而化热,出现实热证。另外关幼波老师还认为:内里有伏热,最易受外感。也就是说,如果体内先有内热(诸如食滞积热、肝郁化火之热等等),必然容易受外界六淫之邪的侵袭。因此在治疗中,清里热之法不可没有。热盛必伤阴,再加之素体阴亏,养阴之法亦不可忽视。注重养阴乃是关幼波老师治外感病的又一特点。关幼波老师认为:在外感病中用养阴法不但有助于消除里热,而且有利于扶正祛邪,在与解表药同用的情况下,绝无碍邪之虑。

阴虚血多热

凉血效亦奇

关幼波老师治病重视气血辨证,在外感病的治疗中也主张兼顾气血,不可受温病中卫、气、营、血四个发病阶段的局限。内热盛者必伤阴,而阴亏者内热必然更盛,这种内热绝不可能只在气分而血分不热,或者其热只在血分而气分不热。除根据临床表现治气治血各有侧重外,在一般情况下,关幼波老师善于在解表剂中加入凉血活血药,其主要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血热者可以达到凉血以清热之目的,此乃常法。

2.无血热或血热不明显者,可与清气分药相合为用,以气血双清而加速退热。

3.在与解表药相伍的情况下,可加速引里热外出,而绝无引邪入里之弊。

4.用凉血活血药可活血以散风邪(血行风自灭),以助表邪的外解。

5.用活血药可加速血流(血液循环),有利于消除因内热所引起的各种肿痛、充血,即西医所称之炎症(如气管炎、咽炎、鼻炎、肺炎等)。

【基本处方】

银花15克

野菊花10克

连翘10克

赤芍10克

丹皮10克

元参10克

猜你喜欢

  • 红大戟的别名又叫什么?

    看中医药书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个词,红大戟;本是无异,却逐渐被这图文并茂的野草野花吸引,其中,有一种植物,红色茎,绿色的叶片,深绿的老叶上拖着浅绿的新芽,颜色过渡的倒是别致,它是红大戟,不仅外表红色,折断的茎里也是红褐色,又因为根部长得像红薯

  • 芫花根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芫花跟薰衣草花很相似,芫花的花开的比薰衣草的要稍大些,况且芫花不仅仅是好看而且芫花根还可以用作中药,很多人都不知道吧,都以为芫花只是用来欣赏的,好吧好吧,既然这样我就向大家答疑,说说芫花根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芫花根的功效,逐水,解毒,散结。

  • 甘遂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它在我的家乡常有,老叶鲜绿色,新野嫩绿色,层次交替、变化明显,俨然一件艺术品,亦或一副水彩画,它是甘遂,是我国的特有,虽说它的茎叶美丽,可入药的呢,却是其根部,常生于矮坡、沙地或田边路旁,因为可以入药,现在已经被人工种植,味苦、性寒,有毒,

  • 生松子仁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

    松子仁我们在市面上都能够买到,但是我们买到的松子仁都是经过加工炒制之后的熟的松子仁,一般松子仁刚摘下来的时候,是非常的难咬动的,大家知道松子仁是生长在哪里的吗,就是在松树的松塔里面的,生松子仁本身也是一种药材,那么到底生松子仁的功效和作用是

  • 甘草甘遂治阳痿有效果吗?

    阳痿是现在很多中年人都会出现的问题,大多数的阳痿都是生理性的,不过有点阳痿也可能是男性朋友受到了什么感官刺激,而导致的心理问题,所以大家一定要分清楚自己属于哪一种,然后再决定进行什么样的治疗,有很多药材都有治疗阳痿的效果,那么甘草甘遂治阳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