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药的命名

中药的命名

中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认识和应用的增多,在《中药大辞典》中收载者,已有5767种。中药品种虽繁多,来源较广泛,但其命名都有一定的来历和意义,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因功用而命名

某些药物根据其功用的特点而命名:如防风能防治外感风邪,益母草可治妇产科病,大风子治疗大麻风,淫羊藿可治阳萎,石决明、决明子能明目,续断能续筋接骨等。

2、因气味而命名

某些药物有特殊的气味,则按气味特点命名,具有芒香气味者如木香、藿香、丁香、茴香、乳香、沉香等。臭气难闻的有臭梧桐、臭牡丹、臭阿魏等。有甜味的如甘草、甘松;苦味的如苦参、苦楝子;辣味者细辛、辣椒;酸味者酸枣仁;咸味者咸秋石;淡味者淡竹叶;五味俱备者如五味子。

3、因形态而得名者

很多中药具有各种天然颜色,故其颜色亦可作命名之源。如红色者有红花、赤芍、丹参、朱砂;白色的有白芨、白芷、白术、白薇等;黑色的玄参、乌梅;黄色的有黄连、黄芩、黄柏;青色的有青黛、青蒿、大青叶等。

5、因生长特性而命名

夏枯草夏至后花叶枯萎,半夏成熟于仲夏,夏天无入夏后枯萎,忍冬之叶凌冬不凋,冬青之叶严寒尤青等都是以其生长特性作为命名之依据。

6、因入药部分而命名(药材命名中最广者)

植物药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之别,动物也有皮肉骨内脏之异,故其入药部分可作命名之依据,如麻黄根、葛根药用其根,苏叶、桑叶、荷叶、侧柏叶均用其叶,苏梗、荷梗、藿梗均用其茎梗,莱菔子、白芥子、牛蒡子用子而名,金银花、旋夏花、菊花、玫瑰花用其花而名之,枳实、芡实均用其果实;动物药中有刺猬皮、虎骨、熊胆、獭肝、犀角、羚羊角等名称,均以其入药部分而命名之。

7、因秉性而命名

按药物原有的性质来命名,如急性子,其性急猛异常;苁蓉补而不峻,有从容和缓之性;王不留行,走而不守;沉香性沉重,小麦性轻浮者称浮小麦等。

8、因产地而命名

如蜀椒、川芎、川贝、川楝子、川连产四川;浙江产而于杭州集散者有杭白芷、杭菊花;阿胶为山东东阿县阿井之水熬驴皮而制成;怀牛膝以河南怀庆产者佳,川贝母以四川松潘者为胜等。

9、人名命名

以人名命名大多带有传奇色彩;如使君子的命名,相传潘州郭使君疗小儿疳虫,常投此药获效;何首乌相传何姓老人常采食此药,年至130岁发犹乌黑,故名之;其他尚有牵牛子、预知子、杜仲、徐长卿、刘寄奴等。

10、外来药物及译音命名

国外或少数民族地区输入之药材,常加“番”、“胡”,如番泻叶、胡黄连、胡椒;更有译名如诃黎勒、曼陀罗、阿芙蓉等。

此外,尚有以大;小命名,如大枣、大蓟、大戟、大茴香、小茴香、小蓟;因贮久而命名如陈皮、陈仓米;药材珍贵难得或高效者,其命名常加宝,如马宝、狗宝;高效者如千年健、威灵仙等。

猜你喜欢

  • 中药和西药能同时服用吗

    每一种药物最好都要错开,不同的西药之间服用的话,有些像解抗的药物,我们就错开服用,错半小时。中药西药之间,我们服用的话,尽量错开个半小时会好一点,以避免发生不良的化学反应。

  • 是药三分毒中药有毒吗

    我们知道中医治病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我们体内的这个营养的偏性,假如这个人是个寒凉的体质,我们用温热的药啊,这是正常对应的。假如寒凉的体质用这个寒凉的药,这个药对身体都是有毒副作用,这个是不能用的。还有下面一句话呢,就是能不能长期服用,如果这

  • 手掉皮是什么原因?

    每到冬季手上掉皮的,脱皮的,还有一些人是春季啊,夏季啊,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有季节性的,这个手上掉皮西医讲的原因比较多,像手癣,维生素缺乏呀,还有什么汗疱疹病毒引起的,这些都会导致我们手脱皮啊。我们中医上讲,一般是心脾有热,我们在临

  • 白术怎么吃效果好

    白术配半夏,能增强补气健脾,燥湿化痰。白术配黄芪,能益气固表,健脾燥湿。白术配当归,能够健脾益气,养血安胎。白术配白芍,能够健脾燥湿,柔肝止泻。大家记住了吗?

  • 生白术和炒白术的区别

    白术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药材,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术又分为生白术和炒白术之分,其炮制方法不同,侧重点有所不同。生白术偏于燥湿利水,一般适用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所导致的痰饮水肿。而炒白术偏于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