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养生观要与时俱进

养生观要与时俱进

中医对疾病传变的把握,一直是以运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的。《黄帝内经》讲,“上古之人者,心无所求,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中医其实很早就将古人与今人(当时的人),在生活环境上的差异观察得很细致了。随着经济社会的日新月异,时代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已然发生巨大的改变,那么社会意识必然也随之变化,所以,当今之人在养生保健上是否做到与时俱进,不可不察。

中医犹如水,在无声无息中滋润万物,庇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在口口相传中,中国人或多或少将中医的养生保健理念内化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并在传承中将习惯奉为一种教条,延绵不断地延续下去。但是有些人在践行这些很好的养生法则时,将其教条般地吸收,静止地看待中医变化的观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有些贤惠的家庭主妇十分关注家人健康,也为此付出了很多。如早上为家人准备牛奶、乳酪、火腿、鸡蛋,晚餐时用大量肉类做菜;平常荤素搭配,周末还为家人煲一锅汤……以此来补充家人的营养。殊不知,这种貌似很科学的做法,其实忽略一个现实,那就是现在人们的营养摄入已远比过去要多得多,而我们的养生保健理念却停留在20世纪,仍在强调进补、贴秋膘等习惯。殊不知,以前人们日子过得苦,经常吃不到荤菜,只能到过年才能吃点肉。有好面子的人,还会在出门的时候,往嘴上抹点猪油。

但随着改革开放,物质极大丰富后,人们再也不会为“肉票”发愁,一直偏好素食的中国人,在一种补偿式心理作用下,更加青睐肉食,人们对肉食的摄入大大增加。中医认为“生病起于过用”,如果再在“吃肉补充营养”的观念指导下进补,不仅不会有益人的身体健康,反而会起到相反作用。

由于现在人们不加克制,身体已经受到饮食不节的伤害。血脂升高、糖耐量异常、血液浓稠度增高、血管硬化、体内嘌呤代谢发生紊乱等,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慢性疾病成为困扰中国人的主要疾病。

再加上不少中老年人不辨体质,还在传统养生理念下吃人参等补品,不仅不会延年益寿,反而会更伤身。因此,正确把握当代人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素质,摒弃旧的养生保健理念,至关重要。

现在,随着养生专家的走红和媒体的炒作,“养生”成了热门词汇,虽然这是好事,但也需要辩证来看。关键是,养生保健,这一指导人们生活起居的观念,就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方能养生。(曾凡顺)

猜你喜欢

  • 龙胆泻肝丸能治疗这9种病

    第一个啊尿频尿急,夜尿频繁,小便灼热发黄,情绪激动,这个时候湿热下前潜尿液黄就是主要的标志,可以参考龙胆泻肝丸。第二个,便秘我们说到肠道津液不足,肝火烧灼,那这个时候会口干,口苦,口臭,舌苔黄腻。也可以参考龙胆泻肝丸。第三个,腹泻拉肚子,那

  • 肝不好有这5种表现,一招教你养肝调肝

    我们中医常说啊,肝主藏血,主一身的气机疏泄,肝主筋,肝开窍于目,所以说肝的健康与很多脏腑都有关系,这个肝不好,人容易倒下,一点都不夸张。肝不好具体的表现有这些。首先,失眠多梦,肝藏魂,肝血亏虚,肝不藏魂,治疗需要养肝血,养心安神。那如果经常

  • 分享补阴又补阳的两味药

    我们今天分享两种啊。中药代茶饮,阴调理阴阳,延年益寿。我们黄帝内经里边说过,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呀。如果生活压力大,经常熬夜不休息,还暴饮暴食,不积极运动,这些行为都会导致我们身体阳气引起的不平衡,那么就出现了现代人的亚健

  • 教你一个健脾保命方补脾健胃

    我们中医讲啊,脾胃为后天之本,我们身体所有的营养和能量都靠我们的脾胃消化,如果消化功能好,我们身体不至于虚弱,这也是《黄帝内经》里面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死亡。医生仲景呢,他在东汉末年行医的时候啊,发现很多人都有这种表现,他肚子疼,他发冷,浑

  • 鼻塞不通气,憋的头昏脑胀,中医教你疏通鼻窍

    这位患者他同时患有这种过敏性鼻炎,还有鼻窦炎,这两种鼻腔的一个疾病,大家来看一下他的临床表现。他所表现的就是鼻塞,这是非常严重的,而且我告诉大家,这种鼻塞影响生活,平时说话的声音他都改变了,睡眠的时候鼻子不通气儿,总得张嘴呼吸,你会发现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