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清营汤

清营汤

《温病条辨》卷一:清营汤处方

犀角9克 生地15克 玄参9克 竹叶心3克 麦冬9克 银花9克 连翘(连心用)6克 黄连4.5克 丹参6克

功能主治

清营透热,养阴活血。治温病邪热传营,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时有谵语,心烦不眠,或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

用法用量

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每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注意

舌苔白滑者,不可与之。

备注

方中犀角、生地清营凉血;银花、连翘、黄连、竹叶心清热解毒,并透热于外,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热壅血瘀,故少配丹参活血消瘀以散热;邪热伤阴,故用麦冬、玄参养阴生津。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温病条辨》:清营汤组成

犀角三钱(水牛角代30g) ,生地黄五钱(15g), 玄参三钱(9g), 竹叶心一钱(3g),麦冬三钱(9g) ,丹参二钱(6g) ,黄连一钱五分(5g) ,银花三钱(9g) ,连翘二钱、连心用(6g)。

用法

上药,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牛角镑片先煎,后下余药。

功效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

热人营分证。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时有谵语,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

方解

本方证为邪热内传营分所致。邪热传营,伏于阴分,扰乱心神,则见身热夜甚,时有谵语,神烦少寐;邪热由气分初入营分,故初时气、营之证并见,则见口渴或不渴;气营两伤又波及血分,则见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为热伤营阴之象。治宜清营为主,辅以透热养阴。方中犀角(现以水牛角代)清解营分热毒,凉血化斑,为君药。热伤营阴,又以生地黄凉血滋阴、麦冬清热养阴生津、玄参滋阴降火解毒,三药共用,既可甘寒养阴保津,又可助君药清营凉血解毒,共为臣药。金银花、连翘、竹叶心(初出的卷状嫩叶)清热解毒,轻清宣透,能使营分之邪热转出气分而解,此即叶天士所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法;黄连苦寒,清心解毒;丹参清心凉血,活血散瘀,防热与血结;五药均为佐药。本方的配伍特点是以清营解毒为主,配以养阴生津和“透热转气”,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诸症自愈。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主治温病邪热初人营分的代表方。临床以身热夜甚,心烦少寐,舌绛而干,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肠伤寒或其他热性病属营分热盛者。

注意

要注意舌诊,必须是舌绛而干。若舌质绛而苔白滑,是夹有湿邪,误用本方,则助湿留邪,且延误病情。

方歌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夜甚神不宁, 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摘录《温病条辨》

猜你喜欢

  • 半夏秫米汤

    组成半夏一钱(10克)、秫米五钱(15克)。用法上二味,以流水600毫升,煮取360毫升,每次服180毫升,每日2次分服。功效化痰和胃。主治主治痰饮内阻,胃气不和,夜不得卧,舌苔白腻,脉弦滑。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失眠、眩晕等病症。1.失

  • 半夏竹茹汤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方:半夏竹茹汤处方姜半夏12克,姜竹茹12克,旋复花12克,代赭石30克,广木香9克,公丁香6克,沉香曲9克,豆蔻9克,川楝子9克,川朴9克,南沙参9克,北沙参9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石斛12克,急性子15克,

  • 半夏粉

    处方半夏适量。制法研末。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法治疗鸡眼30余例,未见复发。用法用量敷于患部。用药前先洗净患处,剪(削)去鸡眼的角化组织,呈一凹面,放入半夏末,外贴胶布。经5~7天,鸡眼坏死脱落,生出新肉芽组织,再过数日即可痊愈。摘录《外治方

  • 半夏羚羊角散

    处方羚羊角(锉细末)钱半,薄荷钱半,羌活钱半,半夏(炙)钱半,白菊花5钱,川乌(炮)5钱,川芎5钱,防风5钱,车前子5钱,细辛2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痰湿攻伤,绿风内障。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3片,水2钟,煎1钟,去滓服,或荆芥汤下。摘

  • 半夏肺痿汤

    处方半夏1升(汤洗),母姜1斤,橘皮1斤,白术8两,桂心4两(一方有桑白皮1升)。制法上切。功能主治虚寒喘鸣多饮,逆气呕吐。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分温3服。注意忌羊肉、饧、桃李、雀肉、生葱。摘录《外台》卷十引《删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