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丁香半夏丸

丁香半夏丸

《太平惠民种剂局方》卷四:丁香半夏丸别名

丁夏霍香丸(《鸡峰普济方》卷十八)、半夏丁香丸(《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处方

肉豆蔻仁 木香 丁香 人参 陈皮(去白)各7.5克 藿香(叶)15克 半夏(汤浸七次,姜汁炒)90克

制法

上药研为细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主脾胃宿冷,胸膈停痰,呕吐恶心,吞酸噫醋,心腹痞满,胁肋刺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种剂局方》卷四《重订严氏济生方》:丁香半夏丸处方

丁香(不见火)30克 干姜(炮)半夏(汤泡七次)橘红各60克 白术45克

制法

上药研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主胃有宿寒,呕吐吞酸。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腹时用淡姜汤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医统》卷二十四:丁香半夏丸处方

丁香1两,红豆(炒)2两,半夏(制)2两,白术(炒)2两,陈皮3两。

制法

上为末,姜汁打糊为丸,如胡椒大。

功能主治

胃寒呕吐,吞酸,痰饮咳嗽,痞闷。

用法用量

方中红豆,《饲鹤亭集方》作“红豆蔻”。

摘录《医统》卷二十四《局方》卷四:丁香半夏丸别名

半夏藿香丸

处方

肉豆蔻仁1分,木香1分,丁香1分,人参(去芦头)1分,陈皮(去白)1分,藿香叶半两,半夏(汤洗7次,姜汁炒黄色)3两。

制法

上为细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脾胃宿冷,胸膈停痰,呕吐恶心,吞酸噫醋,心腹痞满,胁肋刺痛,短气噎闷,不思饮食。脾胃久虚寒,痰壅滞,呕吐苦水,哕逆清涎,头痛目眩,咳嗽上喘,腹中水响。

用法用量

半夏藿香丸(《鸡峰》卷十八)。本方方名,《景岳全书》:引作“半夏丁香丸”。

摘录《局方》卷四《玉机微义》卷四:丁香半夏丸处方

槟榔3分,丁香1两,半夏1两,细辛半两,干姜半两,人参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姜汁糊为丸。

功能主治

脾胃虚寒,痰饮咳嗽,头晕多涎。心下停饮冷痰。头目眩晕,睡卧口中多涎。脾胃虚寒,痰饮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姜汤送下。

摘录《玉机微义》卷四《奇效良方》卷十九:丁香半夏丸处方

丁香(不见火)1两,白术1两半,半夏(汤泡7次)2两,干姜(炮)2两,橘红2两。

制法

上为细末,用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胃寒呕吐,吞咽酸水。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食远生姜汤送下。

摘录《奇效良方》卷十九

猜你喜欢

  • 保坤丹

    《集成良方三百种》卷上:保坤丹处方当归4两,川芎1两,熟地半斤,赤芍4两,桃仁2两,红花2两,香附1斤,茯苓4两,丹皮4两,吴萸1两,陈皮4两,甘草4两,酒芩2两,坤草4两,玄胡索2两,鹿角霜2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功能主

  • 保坤至圣丸

    处方香附子8两(童便、酒、醋、盐水各制1次),当归身2两(酒浸,晒干,醋拌炒),大熟地3两(酒洗蒸,醋炒),川芎1两5钱(醋炒),白芍1两5钱(酒拌炒),延胡索2两(醋炒),白茯苓2两(人乳拌蒸,晒),牡丹皮1两(酒洗,晒干,醋拌炒),白术

  • 保妇康栓

    处方莪术油82g 冰片75g性状呈乳白色、乳黄色或棕黄色的子弹形。炮制上二味,将莪术油与75g聚山梨酯80混匀,冰片用适量的乙醇溶解,与上述油溶液混合均匀。另取聚氧乙烯硬脂酸酯1551g,置水浴上熔化,加入上述药液,充分搅匀,灌入栓剂模中,

  • 保婴万灵丹

    处方巴豆1钱(微炒,研末)。功能主治小儿初生,口内两腮肿起。用法用量糁膏药上贴囟门。摘录《疡科遗编》卷下

  • 保婴丸

    处方麻黄16两,连翘4两,生石膏8两,滑石8两,羌活6两,天麻4两,栀子(炒)2两,细辛4两,防风4两,独活4两,甘草4两,全蝎2两,薄荷2两,白芍2两,大黄2两,荆芥2两,黄芩2两,川芎2两,桔梗2两,菊花2两,当归2两,白术(炒)2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