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赤石脂禹余粮汤

赤石脂禹余粮汤

《伤寒论》:赤石脂禹余粮汤处方

赤石脂30克(碎)禹余粮30克(碎)

功能主治

收敛固脱,涩肠止泻。主久泻、久痢,肠滑不能收摄者。

用法用量

上二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注意

急性肠炎及痢疾初起不宜使用。

摘录《伤寒论》《妇科切要》卷二。为《圣惠》卷七十三“禹余粮散”之异名:赤石脂禹余粮汤摘录《妇科切要》卷二。为《圣惠》卷七十三“禹余粮散”之异名汉·《伤寒论》:赤石脂禹余粮汤组成

碎赤石脂一斤(30克)、碎禹余粮一斤(30克)。

用法

汤剂,久煎,每日2次。

功效

收敛固脱,涩肠止泻。

主治

主治久泻、久痢,肠滑不能收摄者,舌质淡苔白,脉迟弱者。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腹泻、功能性子宫出血、滑精自汗等病症。

1.顽固性腹泻:以加味赤石脂禹余粮汤治疗艾滋病合并顽固性腹泻患者56例。结果:临床治愈20例,好转30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89.29%。(《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年第7期)

2.功能性子宫出血(个案):以赤石脂禹余粮汤加减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病程4个月,冲任失司,山离其经,时时出血,以四乌贼骨一芦茹丸合赤石脂禹余粮汤为主方,重用赤石脂和禹余粮以收敛固涩止血,乌贼骨、茜草补血止血,配以凉血止血的地榆、贯众,辅以收涩止血的乌梅炭、仙鹤草、龟板,而补骨脂既用其收涩之性又取其温补肾阳达到于寒凉药中的反佐之功,出血很快得到了控制。(《中医药通报》2012年第4期)

方解

本方用于脾肾阳衰,寒湿中阻,络脉不固,统摄无权,以致大肠滑脱不禁的泻痢。方以赤石脂、禹余粮涩肠固脱。本方以久泻伴面色萎黄、舌淡、脉虚无力为辨证要点。若气虚加党参、黄芪、白术;便血夹杂黏液白冻,加阿胶、干姜、黄芩;虚寒性月经过多和便血,加补骨脂、炒乌梅;肾阳虚见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者,加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本方亦可用于治疗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阴道炎、宫颈炎、崩中、漏下、白带、脱肛之久不愈者等病症。

方歌

赤石余粮各一斤,下焦下利此汤欣。理中不应宜斯法,炉底填来得所闻。

摘录汉·《伤寒论》

猜你喜欢

  • 艾曲散

    处方艾曲1升(生),干姜1两,细辛1两,椒目1两,附子1两,桂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利小便,消肿。主痢后或产后虚肿,水肿。用法用量每服2-3钱,温酒调下。注意忌猪肉、生葱、生菜。摘录《鸡峰》卷十九

  • 艾柏饮

    处方艾叶1钱半,柏子仁(去净油)1钱半,山萸肉1钱半,丹皮1钱半,大生地3钱,白莲肉(去心)2钱,真山药2钱,泽泻1钱,生荷叶1张(干者不效)。功能主治鼻血不止,无论虚实至重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验方新编》卷一

  • 艾梅饮

    处方蕲艾4钱,乌梅1个(上钻1孔)。功能主治大便下血。用法用量以蕲艾包乌梅,用线扎定,水2钟,煎8分,空心温服。摘录《内经拾遗》卷一

  • 艾汁方

    处方生艾(捣,取汁)。功能主治下蛔。主蛔虫,或心如刺,口吐清水。用法用量取肥香脯1方寸片,先吃,令虫闻香,然后即饮1升。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九引葛氏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九

  • 艾汁涂方

    处方艾1两(锉细)。功能主治一切癣。用法用量以酽醋半升,煎取浓汁,去滓,涂摩癣上,日3-5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