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连翘散

连翘散

《外科正宗》卷二:连翘散处方

连翘 葛根 黄芩 赤芍 山栀 桔梗 升麻 麦门冬 牛蒡子 甘草 木通各2.4克

功能主治

清热祛痰,宜肺利咽。治痰热蕴于膈上,咽喉肿痛,胸膈不利,咳吐痰涎,舌干口燥。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竹叶20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连翘散别名

清肺散

处方

连翘7分,川芎7分,白芷7分,片芩7分,桑白皮7分,黄连7分,沙参7分,荆芥7分,山栀7分,贝母7分,甘草7分。

功能主治

粉刺;面上肺火肺风疮。

用法用量

水煎,食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圣惠》卷十二:连翘散处方

连翘1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当归1两,木香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防风半两(去芦头),羌活半两,黄芩1两,犀角屑1两,麝香1钱(细研),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牛蒡子半两(微炒)。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毒气攻手足,肿满疼痛,心神烦闷。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二《圣惠》卷六十一:连翘散处方

连翘1两半,葛根1两(锉),川升麻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黄芩2两,蓝叶1两,赤芍药1两,玄参1两,白蔹1两,羚羊角屑1两,木通1两(锉),黄耆1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甘草1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痈肿焮痛,口干烦渴,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十一《圣济总录》卷一二六:连翘散处方

连翘1两,何首乌(米泔浸一宿,焙)1两,干白薄荷1两,麝香(研)半钱,升麻半两,恶实(炒)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蛇蜕皮(酒浸,炙)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瘰疬恶核肿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食前温酒调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六《圣惠》卷三十八:连翘散处方

连翘3分,黄耆3分(锉),木香半两,川升麻3分,葛根3分(锉),地骨皮3分,红雪2两,麦门冬3分(去心),犀角屑3分,甘草半两(生用),石膏1两,沉香半两,黄芩3分,防风半两(去芦头)。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乳石发毒生痈肿,烦热疼痛,口干心燥,筋脉拘急,头项强硬。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竹叶3-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每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普济方》卷三六一:连翘散处方

连翘、荆芥、防风、甘草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变蒸,焦啼惊热。

用法用量

白水点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一《圣惠》卷六十二:连翘散处方

连翘1两,沉香1两,玄参1两,川大黄2两(锉碎,散炒),川升麻1两,桑根白皮1两(研),蓝子1两,犀角屑2两,寒水石3两,露蜂房1两(散炙,研),川朴消2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积热毒气攻腑脏,出于皮肤,为发背壅肿。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以长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圣惠》卷六十六:连翘散别名

连翘汤

处方

连翘1两,犀角屑1两,玄参半两,黄耆1两(钱),木通半两(锉),漏芦1分,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瘰疬热肿,肉败生脓。

用法用量

连翘汤(《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圣惠》卷八十一:连翘散别名

连翘汤

处方

连翘1两半,犀角屑1两,川大黄1两半(锉,微炒),川升麻1两,木通1两(锉),赤芍药1两,黄耆1两(锉),黄芩1两,川芒消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产后吹奶,因儿鼻中气吹着奶房,更遇体热,结聚或如桃李核,疼痛者。

用法用量

连翘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摘录《圣惠》卷八十一《圣惠》卷六十四:连翘散处方

连翘1两半,射干1两,沉香1两,紫檀香1两,犀角屑1两,川升麻1两,川芒消5两,玄参2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风肿,欲结成脓。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良久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十四《幼幼新书》卷三十六引张涣方:连翘散别名

连翘饮

处方

连翘1两,沉香半两,黄耆半两,白蔹1分,川朴消1分,川大黄(炮)1分,甘草1分。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儿痈疖等。

用法用量

连翘饮(《诚书》卷十五)。方中白蔹、朴消、大黄、甘草用量原缺,据《准绳·幼科》补。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六引张涣方《圣惠》卷六十六:连翘散别名

射干连翘汤、射干连翘散

处方

连翘1两,射干3分,玄参3分,赤芍药半两,木香半两,川芒消1两,川升麻2分,栀子仁半两,前胡半两(去芦头),当归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瘰疬结肿疼痛,时发寒热。

用法用量

射干连翘汤(《圣济总录》卷一二六)、射干连翘散(《外科发挥》卷五)。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普济方》卷四○八:连翘散处方

防风、羌活、连翘、荆芥、甘草、赤芍药、栀子、蝉蜕、黄连各等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清心解热。主小儿惊疮烦躁啼哭。

用法用量

每服用灯心、薄荷、生地黄同煎。

摘录《普济方》卷四○八《圣惠》卷六十二:连翘散处方

连翘1两,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赤芍药1两,荠苨1两,桔梗1两(去芦头),玄参1两,桑根白皮1两半,黄芩1两,甘草1两(生锉),防风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黄耆2两半。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排脓解毒消肿,退热止痛。主发背溃后。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圣惠》卷六十四:连翘散处方

连翘1两,射干1两,川升麻1两,独活1两,桑寄生半两,丁香半两,木通1两(锉),木香1两,沉香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项上恶核焮肿。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清粥饮调下,每日3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四《普济方》卷三八四:连翘散处方

人参5钱,连翘5钱,茯苓5钱,防风5钱,川芎5钱,天花粉5钱,黄柏3钱,荆芥3钱,栀子仁3钱,甘草3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惊热。

用法用量

淡竹叶煎汤,点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四《圣惠》卷六十六:连翘散处方

连翘3分,漏芦3分,知母3分,木通1两(锉),桂心3分,黄芩3分,柴胡1两(去苗),玄参3分,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川朴消2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肝膈热毒盛,攻项腋,生瘰疬,肿痛,心神烦闷,背胛急疼,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圣惠》卷六十六:连翘散处方

连翘1两半,玄参1两半,木香1两半,川升麻1两,枳壳1两半(麸炒微黄,去瓤),昆布1两半(洗去咸味),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大麻仁2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转脉瘘,发于颈项,寒热有脓。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空心以粥饮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验方新编》卷九:连翘散处方

炙耆1钱,连翘1钱,花粉1钱,防风1钱,栀子1钱,甘草3分。

功能主治

产后症疽突出。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验方新编》卷九《鸡峰》卷二十三:连翘散处方

连翘4两,白及4两,白头翁4两,牡丹4两,防风4两,黄柏4两,羌活4两,桂4两,秦艽4两,豉4两,海藻2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结风气肿。

用法用量

3岁儿每服5-10粒,5岁以意加之,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卷二十三《杨氏家藏方》卷十二:连翘散处方

连翘、鬼箭羽、瞿麦、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瘰疬结核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临卧米泔水调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二《古今医鉴》卷九:连翘散处方

连翘、川芎、白芷、黄连、苦参、荆芥、贝母、甘草、桑白皮、山栀子。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粉刺。

用法用量

水煎,食后、临卧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九《医学集成》卷二:连翘散处方

连翘、黄芩、羌活、菊花、蒙花、蒺藜、草决明、胆草、甘草。

功能主治

眼目畏日羞明。

摘录《医学集成》卷二《普济方》卷十四引《护命》:连翘散处方

连翘半两,荆芥穗半两,鳖甲(醋炙,去裙)半两,栀子仁半两,射干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当归(切,焙)半两,大黄(生)半两,恶实半两,牵牛子(炒)1钱。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肝壅盛,肋下结块,腹内引痛,大小便赤涩,饮食减少,大腹常热,或时亦快,脊背上、左右臂上、脚上相连结块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后、临卧温热水调下。

如大腹冷,减地黄;小便多,减射干。

摘录《普济方》卷十四引《护命》《医方类聚》卷七十引《烟霞圣效方》:连翘散处方

连翘、川椒、青葙子、木贼(去节)、甘菊、甘草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眼目昏暗,不睹光明。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清米泔调,食后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七十引《烟霞圣效方》《圣惠》卷八十一:连翘散处方

连翘1两,川升麻1两,汉防己1两,黄芩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川芒消1两,柴胡1两(去苗),赤芍药2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犀角屑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产后妒乳,肿痛此热,欲结成痈。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一《圣济总录》卷三十:连翘散处方

连翘半两,白药子3分,丹参半两,山栀子仁半两,柴胡(去苗)半两,甘草(炙,锉)1分,恶实半两,黄柏(去粗皮,蜜炙)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伤寒热毒未解,咽喉壅塞,口内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食后用蜜水调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济阳纲目》卷一○一:连翘散处方

连翘半两,柴胡半两,山栀子半两,木通半两,瞿麦半两,滑石半两,车前子半两,牛蒡子半两,黄芩半两,防风半两,荆芥半两,当归半两,赤芍药半两,生地黄半两,甘草半两,黄柏(蜜炙)1两,蝉退1钱半。

功能主治

心热目赤。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加薄荷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一○一《得效》卷十九:连翘散处方

连翘5钱,当归尾5钱,羌活5钱,独活5钱,防风5钱,赤芍药5钱,小赤豆5钱,大黄2钱,木香3钱,菇荑3钱,茨菇3钱,薄荷3钱,红内消3钱,杜白芷3钱,升麻3钱,甘草3钱,忍冬草3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疔疮泻后。

用法用量

方中菇荑,《普济方》作“辛荑”。

若潮热不退,加黄芩、栀子仁各3钱,朴消4钱;喘,加人参。

摘录《得效》卷十九《医学纲目》卷三十七:连翘散处方

连翘、黄芩、瞿麦、木通、滑石、柴胡、荆芥、牛蒡子、防风、羌活、赤芍药、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

小儿疮疹、疖、痘疹余毒作楚,生于头面,耳疼颊赤,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煎半盏。又生薄荷尤好。

摘录《医学纲目》卷三十七《圣济总录》卷一八一:连翘散处方

连翘(去子)1钱,芎1钱,黄柏(去粗皮)1钱,胡麻3钱(去油),甘草(炙)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小儿斑疮入眼。

用法用量

每服5岁以下半钱,5岁以上1钱,用白汤调,放冷,食后服。如眼内有白丁子者,不日退去。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一《幼科指掌》卷四:连翘散处方

连翘、黄连、石膏、黄柏、牛蒡子、防风、荆芥穗、甘草、山栀仁、小木通、嫩滑石、当归、白芍药。

功能主治

小儿走马牙疳。

用法用量

加灯心,水煎服。

摘录《幼科指掌》卷四《金鉴》卷四十九:连翘散处方

防风2钱,元参2钱,白蔹1钱,芒消1钱,大黄1钱,射干1钱,升麻5分,白芍1钱,甘草5分,杏仁20粒。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妒乳。

用法用量

本方名连翘散,但方中无连翘,疑脱。

摘录《金鉴》卷四十九《圣济总录》卷一三一:连翘散处方

连翘子3分,独活(去芦头)3分,木香3分,射干3分,甘草(炙,锉)1两1分,桑寄生(锉)1两1分,升麻1两1分,鸡舌香1两1分,沉香1两1分,乳香(研)1两1分,大黄(锉,炒)1两1分,麝香(研)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发背肿、痈疽,恶风结脓血。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入淡竹沥半合,去滓,空心温服。快利3-5行为度,未利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猜你喜欢

  • 八将丹

    《疡科心得集》卷下:八将丹处方西黄0.9克 冰片0.9克 蝉蜕(烘)7枚 大蜈蚣(炙)7条 麝香0.9克 山甲(炙)7片 全虫 (炙)7个 五倍子(焙)9克制法上药共为细末。功能主治提毒,枯腐。一切疽毒不起,疗毒不透,腐内不脱者。用法用量每

  • 八将擒王丸

    处方带子蜂房3钱,象牙屑5钱,僵蚕3钱,蝉蜕3钱,全蝎1对,木香3钱,乳香3钱,没药2钱。制法上为细末,以黄占8两滚化熬过,入药末搅匀,倾水中取出为丸,如枣仁大。功能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疮痔成漏。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滚酒送下,连服3日。待其

  • 八将擒王散

    《疡科遗编》卷下:八将擒王散处方天龙4条,全蝎7个,甲片2钱,儿茶1钱,蝉蜕1钱(去砂),雄精1钱5分,冰片3分,麝香2分。制法上为末,用麻黄煎浓汁收药阴干,再研贮瓶,勿泄气。功能主治未溃者可退消,已溃者能生肌拔毒。主痈疽未溃、已溃者。用法

  • 八将散

    处方五倍子4钱,雄黄2钱,乳香3钱,角针2钱,全蝎2钱,蜈蚣2条,麝香1分,梅片1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提毒化毒。主一切疽毒。用法用量掺疮顶上,小膏药盖之;或摊贴之。摘录《青囊秘传》

  • 八将驱邪散

    处方麝香3分,川山甲(炙)1两,蜈蚣(炙,去头足)3钱,土狗(炙)5钱,地龙(去上,炙)5钱,番木鳖(酥炙)5钱,金鼎砒5钱,雄黄5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大风瘫烂败症。用法用量八将追魂丹,三厘散。退药:乳香、没药、血竭、朱砂、当归、元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