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回阳三建汤

回阳三建汤

《外科正宗》卷一:回阳三建汤处方

附子 人参 黄耆 当归 川芎 茯苓 枸杞 陈皮 萸肉各3克 木香 甘草 紫草 厚朴 苍术 红花 独活各1.5克

功能主治

治阴疽发背初起,不疼不肿,不热不红,硬若牛皮,坚如顽石;十日外脉细身凉,肢体倦怠,皮如鳖甲,色似土朱;粟顶多生孔,孔中流血,根脚平散,软陷无脓,手热足凉者。

用法用量

上药加煨姜3片、皂角树根白皮6克,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入酒30毫升,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

摘录《外科正宗》卷一明·《外科正宗》:回阳三建汤组成

附子一钱(3克)、人参一钱(3克)、黄芪一钱(3克)、当归一钱(3克)、川芎一钱(3克)、茯苓一钱(3克)、枸杞一钱(3克)、陈皮一钱(3克)、萸肉一钱(3克)、木香五分(1.5克)、甘草五分(1.5克)、紫草五分(1.5克)、厚朴五分(1.5克)、苍术五分(1.5克)、红花五分(1.5克)、独活五分(1.5克)。

用法

加煨姜三片,皂角树根上白皮二钱,水二碗,煎八分,入酒一杯,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用绵帛盖暖疮上,不得大开疮孔走泄元气为要。

功效

补气助阳,托毒消痈。

主治

主治阴疽发背初起,不疼不肿,不热不红,硬若牛皮,坚如顽石;十日外脉细身凉,肢体倦怠,皮如鳖甲,色似土朱;粟顶多生孔,孔中流血,根脚平散,软陷无脓,手热足凉者。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等病症。

慢性肾衰竭:以回阳三建汤加减治疗非透析慢性肾衰竭36例,与常规西医治疗34例对照。以治疗前后尿素氮、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率67.6%,治疗组远期、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光明中医》2012年第10期)

方解

回阳三建汤用治阴疽不起之危证。治拟疏其稼土,通其地脉,助其根本,回其阳气,此四者缺一不可。方用苍术、厚朴、茯苓、陈皮疏其土;川芎、当归、紫草、红花通其脉;人参、黄芪、枸杞、山萸助其本;附子、木香、甘草、独活回其阳。如此用之,但根本内有一脉未绝之气,服之俱可得其生。又验其手足温暖,疮便发热,渐作焮肿,复生疼痛,色暗得活,坚硬得腐,胃气得回,此是药之效验。必在三服中应之为吉,外兼照法,接助回阳,此通治阴疽之大法也。

方歌

三建参芪草附姜,红紫归芎独木香,芩杞苍朴陈萸肉,阴疽专阳得安康。

摘录明·《外科正宗》

猜你喜欢

  • 保命集散

    处方当归(炒)、芫花(炒)。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妇人恶物不下。恶露纯水,脉紧涩者。用法用量《医略六书》本方用法:红花酒煎三钱,去滓温服。各家论述《医略六书》:产后饮积胞门,恶血亦化为水,而恶露所下纯水,故小腹疼痛,牵连脐腹焉。当归酒炒以养其

  • 保命龙虎丸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保命龙虎丸处方白胶香(别研) 虎骨(酥炙) 黑牵牛(生) 乳香(别研) 地龙(去土.炒) 古文钱(火烧醋淬七次) 木鳖子(去壳.另研) 当归(洗焙) 川乌(炮.去皮脐) 没药(别研) 附子(炮.去皮脐) 巴戟(去心)

  • 保和丸

    《中国药典》:保和丸处方山楂(焦)300g 六神曲(炒)100g 半夏(制)100g 茯苓100g 陈皮50g 连翘50g 莱菔子(炒)50g 麦芽(炒)50g性状本品为灰棕色至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微酸、涩;或为棕色至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

  • 保和丸

    《中国药典》:保和丸处方山楂(焦)300g 六神曲(炒)100g 半夏(制)100g 茯苓100g 陈皮50g 连翘50g 莱菔子(炒)50g 麦芽(炒)50g性状本品为灰棕色至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微酸、涩;或为棕色至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

  • 保和去滞丸

    处方陈皮5钱,半夏曲5钱,白茯苓5钱,枳实(麸炒)5钱,厚朴(姜汁炒)5钱,槟榔5钱,莱菔子(炒)2钱5分,木香2钱5分。制法上为末,神曲糊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小儿痢疾有积,胃弱不可重下者。用法用量陈米汤送下。摘录《幼科发挥》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