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香苏散

香苏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苏散处方

香附子(炒香.去毛)、紫苏叶,各四两。甘草(炙)一两,陈皮二两(不去白)。

炮制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四时瘟疫、伤寒。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日三服。

若作细末,只服二钱,入盐点服。

备注

尝有白发老人授此方与一富人家,其家合施,当大疫,城中病者皆愈。其后疫鬼问富人,富人以实告。鬼曰:“此老教三人矣,稽颡而退”。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香苏散处方

香附子(炒香,去毛)紫苏叶各120克 甘草(炙)30克 陈皮60克(不去白)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理气解表。治外感风寒,内有气滞,形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10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日三服,若作细末,只服6克,入盐点服。

注意

服药期间,戒食荤腥、酒、肉。

备注

方中紫苏叶辛温解表,温中行气;香附、陈皮理气畅中;甘草调和诸药。合用共奏理气解表之功。方中紫苏、香附有安胎作用,故妊娠感冒,用之亦颇适合。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世医得效方》卷一:香苏散处方

香附150克(炒去毛)紫苏(去根)75克陈皮60克 甘草60克 苍术60克(切片,米泔浸,炒黄)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治伤寒、伤风、伤湿、伤食。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3片,葱白2根煎,不拘时候服。得汗为妙。

头痛,加川芎、白芷、细辛、荆芥穗各1.5克,咳嗽声重,痰多涕稠,加半夏、苦梗,乌梅各1.5克,桑白皮2.1厘米,心疼,加石菖蒲、半夏各15克,泄泻,加木香、藿香各1.5克。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一《卫生宝鉴》卷十四:香苏散处方

陈皮(去白)30克 防己 木通 紫苏叶各15克

制法

上四味,为末。

功能主治

治水气虚肿,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四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苏散组成

香附子、紫苏叶各四两(120克),甘草一两(30克),陈皮二两(60克)。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9克,每日3次。若为细末,每次只需6g。现代作汤剂,水嚣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

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主治

外感风寒,内有气滞证,症见形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体虚感冒、反流性胃炎、消化不良等病症

1.体虚感冒:以本方作汤剂加味治疗60例,与盐酸吗啉胍、氨酚伪麻美芬治疗60例对照。疗程均为5日。疗效评定以症状及局部体征消失,全身情况恢复正常,体温正常井稳定2日以上即为治愈。结果:治愈35例,好转18例,无效7例。(《陕西中医》2009年第4期)

2.反流性胃炎:以本方作汤剂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6例,与西药(多潘立酮、复方氢氧化铝)治疗34例对照。疗程均为4周。观察主症,胃镜及病理活检的疗效。疗效评定以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正常,病理活检证实胃黏膜正常则为治愈。结果:腹痛、烧灼感、呕吐方面,总有效率分别为97.1%、91.3%、100%;胃镜及病理活检总有效率为91.7%。(《新中医》2005年第1期)

3.消化不良:以本方作汤剂加佛手、香橼皮等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68例。疗程为2周。疗效评定以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者则为痊愈。结果:痊愈18例,有效45例,无效5例。(《山西中医》2001年第6期)

方解

本方证为风寒外束,内有气郁。唯有疏散风寒药与理气药组合方可达到表邪解而寒热除,气机畅而痞闷消的目的。本方药性平和,温而不峻,程国彭谓其“药稳而效,亦医门之良方也”。

方中苏叶“芳香气烈,外开皮毛,泄肺气而通腠理;上则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中则开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本方中苏叶发表散寒,理气宽中,一药而兼两用,为君药。香附为行气开郁之要药,“通行十二经脉……解六郁而利三焦”,为臣药。苏叶得香附,则调畅气机之功益增;香附得苏叶,则能上行外达以祛邪。佐以理气燥湿之陈皮,既协助君臣行气滞,又化湿浊以行津液。甘草健脾和中,又调和药性,为佐使之用。本方解表药与理气药同用,行气结合化湿,用药兼顾肺、脾、肝三脏。

临床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为辨证要点。本方苏叶尚有安胎作用,故妊娠感冒,用之亦较为适宜。

现代研究

现代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系统溃疡、胃肠神经症、结肠炎、三叉神经痛、紫癜、鼻衄、崩漏等病症。

方歌

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猜你喜欢

  • 保和防毒饮

    处方紫草、桔梗、川芎、山楂、木通、人参、红花、生地、甘草、糯米、灯心。功能主治保和元气,活血解毒,助痘成浆,易痂易落。主血热痘疹,见点3日后,不易长大粗肌者。用法用量上加生姜,水煎服。便涩腹胀,加大腹皮;繁红不润,加当归、蝉退;出不快,加鼠

  • 保喉片

    处方连翘20两,甘草30两,麦门冬10两,党参20两,百部1钱,元参20两,乌梅20两,黄耆10两,云故纸20两,诃子肉10两,僵蚕10两,桔梗20两,天花粉10两,蟾酥2钱5分,冰片5钱,薄荷油1两,薄荷脑3钱,白糖190两。制法取桔梗、

  • 保坤丸

    处方当归4两,白芍3两,白术(炒)2两,茯苓4两,橘皮2两,党参(去芦)2两,丹皮2两,川芎2两,肉桂(去粗皮)2两,玄胡(炙)2两,香附(炙)4两,黄耆1两,熟地2两,藁本5钱,白芷5钱,木香1两,砂仁1两,甘草1两,艾炭1两,知母1两,

  • 保坤丹

    《集成良方三百种》卷上:保坤丹处方当归4两,川芎1两,熟地半斤,赤芍4两,桃仁2两,红花2两,香附1斤,茯苓4两,丹皮4两,吴萸1两,陈皮4两,甘草4两,酒芩2两,坤草4两,玄胡索2两,鹿角霜2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功能主

  • 保坤至圣丸

    处方香附子8两(童便、酒、醋、盐水各制1次),当归身2两(酒浸,晒干,醋拌炒),大熟地3两(酒洗蒸,醋炒),川芎1两5钱(醋炒),白芍1两5钱(酒拌炒),延胡索2两(醋炒),白茯苓2两(人乳拌蒸,晒),牡丹皮1两(酒洗,晒干,醋拌炒),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