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逐寒荡惊汤

逐寒荡惊汤

《福幼编》:逐寒荡惊汤处方

胡椒3克(打)炮姜3克 肉桂3克

功能主治

治小儿体弱久病,或痘疹后误服寒凉转为慢惊者。

用法用量

上药三味,用灶心土90克煮水,澄极清,煎前药取200毫升,频频灌之,接服加味理中地黄汤。

摘录《福幼编》清·《福幼编》:逐寒荡惊汤组成

肉桂、炮姜、丁香、胡椒各一钱(各3克),灶心土三两(90克)。

用法

灶心土煎汤代水,再煎余药,分多次温服。

功效

祛寒定惊,温里和中。

主治

主治小儿体弱久病,或痘疹后误服寒凉转为慢惊者,症见四肢抽搐,面色青白,口鼻气冷,四肢厥逆,呕吐腹泻,苔薄白,脉沉。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小儿馒惊风、痫证等病症。

1.慢惊风(经验):将胡椒、炮姜、肉桂、丁香各3克,共捣细渣,以灶心土90克煮汤澄清,煎药大半茶杯,频频灌之。或微见抽搐,尚能受药吃乳者,可不必服逐寒荡惊汤。待其吐乳止而神识清,抽搐定而进饮食,逐用香砂六君子汤或近效白术散善后。孔庆武老中医运用上法调治小儿慢惊风百余例,疗效甚佳。(《新疆中医药》2001年第1期)

2.痫证:逐寒荡惊汤加味治疗痛证15例,以临床症状消失,智力、体力增强,脑电图、复发时间为疗效标准;结果:治愈7例,显效3例,好转2例,无效3例。(《湖北中医杂志》1999年第2期)

方解

小儿为稚阳之体,元气未充,感邪迁延,或误服克伐,致脾胃虚寒,元气无根而外越,阴寒内盛,风由是而动。方用炮姜、肉桂、丁香温脾肾,引火归元;花椒辛热破阴,冲开寒痰;用伏龙肝甘温建中,培土敦木,而风目消。逐寒荡惊汤在临床中常用于脾胃虚寒之慢惊风证,以抽搐、兼有吐泻肢冷为辨证要点。小儿急惊风属痰热买火者均不宜用。若脾胃虚弱较甚,加人参、白术;虚寒甚,加附子、肉桂;抽搐较甚,加止痉散。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婴幼儿慢性腹泻、营养不良、睡时露睛等病症。

方歌

逐寒荡惊寒结胸,胡椒炮姜肉桂丁。

摘录清·《福幼编》

猜你喜欢

  • 安胃化痰汤

    处方陈皮、黄连、半夏、当归、贝母、枳实、麦冬、甘草、白术、白茯、苏梗、覆花、枇杷叶。功能主治胸膈有痰不宽,呕吐,如有碍者。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竹茹1团,水煎,食远服。摘录《何氏济生论》卷五

  • 安胃和中汤

    处方山楂1钱5分,槟榔1钱5分,草果1钱5分,藿香1钱5分,白豆蔻1钱5分,半夏(姜矾制)1钱,南星(泡过)1钱,厚朴1钱,苏梗1钱。功能主治饮食过多,一时不能g化,胃窄不能容,又挟寒邪于内,而致呕吐者。用法用量加生姜10片,水煎服。摘录《

  • 安胃和脾散

    处方净苍术2两(用生姜2两,切作片子,一同捣烂,炒黄色),厚朴(去粗皮,同前治),小枣儿24个(去核,焙干),白术(去芦)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广术(煨,锉)半两,青皮(去白)半两,木香半两,藿香叶半两,泽泻半两,缩砂仁半两,槟榔半两,

  • 安胃定胎散

    处方白术1钱,陈皮7分,砂仁5分,茯苓1钱,当归身8分,藿香3分。功能主治养血安胎。主妇人见食不喜食,或恶心而吐,或体倦欲卧,虽体质平常,孕脉不现。用法用量加老姜1片,炒米2钱,水煎服。如恶心而吐痰者,加制半夏5分。摘录《产科心法》卷上

  • 安胃散

    《杏苑生春》卷四:安胃散处方茯苓 白术 车前子各3克 五味子1.5克 乌梅1枚 粟壳4.5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下痢脓血相杂,腹中窘痛,里急后重,日夜无度。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温服。摘录《杏苑生春》卷四《普济方》卷三十六引《指南方》:安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