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五疳保童圆

五疳保童圆

处方

黄连(去须)、白鳝头(炙令焦黄.无.即炒白芜荑充代)、草龙胆(去芦)、雄黄(研飞)、青橘皮(去瓤)、五倍子、夜明砂(微炒),各一两;蟾头一枚(炙令黄色),苦楝根、天浆子(微炒)、胡黄连、麝香、青黛(研)、熊胆(研)、芦荟(研),各一两。(一本有虾蟆灰、蜗牛微炒。一方有蜗牛微炒,一分。)

炮制

上为细末,都研令匀,用糯米饭和圆,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治小儿五疳。盖其骨肉轻软,肠胃微细,若乳哺有节,则脏腑相调;或乳母寒温失理,饮食无常,醉饱喜怒,及小儿百以后,五岁以前,乳食渐多,不择生冷,好餐肥腻、甘、酸之物,即成五疳。

一曰肝疳,其候摇头揉目,白膜遮睛,流汗遍身,合面而卧,目中涩痒,肉色青黄,发立头焦,筋青脑热,腹中积聚,下痢频多,久而不痊,转甚羸瘦;

二曰心疳,其候浑身壮热,吐痢无常,颊赤面黄,胸膈烦满,鼻干心躁,口舌生疮,痢久不痊,多下脓血,有时盗汗,或乃虚惊;

三曰脾疳,其候腹多筋脉,喘促气粗,乳食不多,心腹胀满,多啼咳逆,面色萎黄,骨立毛焦,形枯力劣,胸膈壅闷,水谷不消,口鼻常乾,好吃泥土,情意不悦,爱暗憎明,肠胃不和,痢多酸臭;

四曰肺疳,其候咳嗽气逆,皮毛乾焦,饶涕多啼,咽喉不利,揉鼻咬甲,壮热憎寒,口鼻生疮,唇边赤痒,腹内气胀,乳食渐稀,大肠不调,频频泄痢,粪中米出,皮上粟生;

五曰肾疳,其候肌肉消瘦,齿龈生疮,寒热时作,口鼻乾燥,脑热如火,脚冷如冰,吐逆既增,乳食减少,泻痢频并,下部开张,肛门不收,疳疮痒痛。已上疾状,并皆治疗。

用法用量

每服一岁儿一圆,不计时候,温米饮下,日进三服尤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猜你喜欢

  • 保元回浆散

    处方人参、当归、甘草、黄耆、白芍、米仁、茯苓。功能主治痘疹身凉体静,浆不满足,脓囊渐阔,收靥不齐。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摘录《救偏琐言·备用良方》

  • 保元固本膏

    处方党参1两5钱,白术(炒)1两5钱,鹿角1两5钱,当归1两5钱,香附1两5钱,川芎1两,附子(炙)1两,独活1两,干姜1两,川椒1两,杜仲1两,鳖甲1两,荜茇1两,草果仁1两,白芍1两,生耆1两5钱。制法用麻油3斤,将药炸枯,去滓,再熬至

  • 保元固气汤

    处方黄耆(炙)3钱,人参1钱,肉桂5分,丁香3分,甘草(炙)5分。功能主治大壮气血,固其腠理。主痘症虚寒,腠理不密,卫气虚,起胀时痘上有小孔,不黑不白,名曰讧痘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林纂要》卷九

  • 保元地黄汤

    处方黄耆8分,白术8分(炒),白芍8分(炒),沙参8分,当归6分,丹皮8分,白茯苓8分,熟地2钱,车前子8分。功能主治小儿肾疳,由肝脾失调,加之先天肾水不足而成。体多瘦弱,目昏神倦,或凉或热,或时时伤风。用法用量水煎服。兼服六味地黄丸。摘录

  • 保元寒降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保元寒降汤处方生山药30克 野台参15克 生赭石25克(轧细)知母18克 大生地18克 生杭芍12克 牛蒡子12克(炒捣)三七6克(细轧,药汁送服)功能主治主吐血过多,气分虚甚,喘促咳逆,血脱而气亦将脱,其脉上盛下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