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消渴方

消渴方

组成

黄连末(6克)、天花粉末(10克)、人乳汁亦可用牛乳代替(30毫升)、藕汁(50毫升)、生地黄汁(50毫升)。

用法

后二味汁为膏,入前三味搜和,佐以姜汁10毫升和蜂蜜5毫升为膏。徐徐留舌上,以白汤少许送下,每日 3~4次。(原书无剂量,按常规剂量酌定各药用量)

功效

清热生津,滋阴补血。

主治

消渴,口干引饮,消谷善饥,舌红苔燥,脉细弦。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又用于治疗尿崩症、干燥综合征、感染性疾病恢复期等属津血受损者。

1_糖尿病:本方加减治疗糖尿病100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中西药物,30剂为1个疗程,以基本症状、空腹血糖、尿糖变化评定疗效。结果:痊愈30例,基本痊愈36例,有效23例,无效11例。(《中国民间疗法》2001年第9期)

2.尿崩症:本方加减治疗颅脑外伤引起的继发性尿崩症8例。以饮水、小便及其他主要症状变化评定疗效,3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7例,好转1例。其中1个疗程痊愈5例,2个疗程痊愈2例。(《河南中医》2003年第7期)

方解

本方以天花粉、黄连、生地黄分清三焦气分血分之热,合用诸汁以润燥生津、通利三焦,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消渴症。

本方治消渴,“若胃火盛而能食易饥者,加生石膏、黄芩;小便频数,或如膏者,加五味子、知母、黄柏、玄参。若泄泻,先用白术、白芍药炒为末,调服,后服此药。”(《仁术便览》)阴虚津伤较重者,加天门冬、麦门冬、石斛;盗汗者,加地骨皮、胡黄连、牡蛎、浮小麦;咳血、吐血者,加侧柏叶、白及;若以烦渴引饮为主,多食易饥不甚者,可去黄连加瓜蒌。

方歌

消渴方中花粉连,藕汁地汁牛乳研,或加姜蜜为膏服,泻火生补血痊。

摘录元·《丹溪心法》,明·《古今医统大全》名“四汁膏”

猜你喜欢

  • 保元人乳汤

    处方黄耆(炙)2钱,人参1钱,川芎8分,木香8分,当归8分,肉桂3分,甘草(炙)5分。功能主治痘疮起胀时,气血俱虚,顶陷色白者。用法用量加酒半杯同水煎,和人乳半杯温服。气不虚,去木香;血不虚,去当归、肉桂;气血弱甚者,加鹿茸1钱。各家论述此

  • 保元八珍汤

    处方人参、黄耆、甘草、当归、淮熟地、川芎、枸杞子、山楂。功能主治痘疹气血两虚,囊薄色淡,身凉体静,顶平顶陷,浆清皱软者。用法用量上加生姜2片,炒糯米百数粒,水煎服。摘录《救偏琐言》卷十

  • 保元化毒汤

    《金鉴》卷五十六:保元化毒汤处方人参、黄耆(蜜炙)、甘草(炙)、当归、南山楂、穿山甲(炒)、白芷、木香、僵蚕(炒、研)、川芎。功能主治气血虚弱,痘疮不能如期起胀,平扁顶凹,其色灰白,皮薄嫩亮,更现倦怠气乏,不渴不烦等虚证。用法用量加煨姜,水

  • 保元化滞汤

    处方黄耆1两,滑石末1两。功能主治小儿痘疹5-6日后,痢疾或白或红,或红白相杂,及大人初痢、久痢。用法用量大人初痢,滑石用一两五线、白糖一两,不用黄耆;久痢,加黄耆,滑石仍用一两五钱。摘录《医林改错》卷下

  • 保元回浆散

    处方人参、当归、甘草、黄耆、白芍、米仁、茯苓。功能主治痘疹身凉体静,浆不满足,脓囊渐阔,收靥不齐。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摘录《救偏琐言·备用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