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参术膏

参术膏

《丹溪心法》卷五:参术膏处方

人参7.5克 白术6克 桃仁 陈皮各3克 黄耆4.5克 茯苓3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主产后胞损,小便淋沥。

用法用量

水煎猪、羊胞,后入药,作一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五《证治准绳·类方》卷一:参术膏处方

人参(切)白术各等分

功能主治

主中风虚弱,诸药不应,或因用药失宜,耗伤元气,虚证蜂起;产妇误损尿胞,小便淋沥。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煎稠。汤化服之。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一《摄生秘剖》卷四:参术膏处方

白术(土炒)240克 人参(去芦)薏苡仁(炒)各120克 莲肉(去心、皮)黄耆(蜜炙)各90克 白茯苓(去皮)60克 神曲(炒)60克 泽泻 甘草(炙)各9克

功能主治

主脾胃亏损,或胀或泻。

用法用量

用水20升,煎至10升,去滓,熬成膏。每次1匙,用开水送下,一日三次。

摘录《摄生秘剖》卷四《外科正宗》卷一:参术膏处方

上好人参半斤(切片,用水5大碗砂锅内侵火熬至3碗,将滓再煎汁1碗,共享密绢滤清,复熬稠厚,瓷碗内收贮听用),云片白术6两,淮庆熟地6两(俱熬,同上法)。

制法

以上三膏各熬完毕,各用瓷碗盛之,顿入水中,待冷取出,盖勿泄气。

功能主治

补气补脾并补血。主痈疽、发背等症,大脓后气血大虚。

用法用量

此膏用于清晨并临睡时各进一次,自然强健精神,顿生气血,新肉易生,疮口易合,任疮危险势大脓多者,可保终无变症。夏炎天热恐膏易变,分作二次熬用亦好,愈后能服,须发变黑,返老还童。按:本方方名,《疡医大全》引作“参术地黄膏”。

摘录《外科正宗》卷一《医统》卷四十六:参术膏处方

人参1斤,白术(土炒)1斤,薏苡仁8两(炒熟),莲肉6两(去皮心),黄耆4两(蜜炙),茯苓(去皮)4两,神曲(炒)2两,泽泻5钱,甘草(炙)5钱。

功能主治

虚劳,脾胃虚弱,不能运用,或胀或泻。

用法用量

水2斗,煎1斗,去滓,再熬成膏。或为细末,每服2-3钱,饮汤调下。

各家论述

《摄生秘剖》:《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苦以泄之。白术苦甘,是以为君;东垣曰:脾胃虚则气不足,人参甘温补气是以为臣;气不足者,肉分不充,故佐以黄耆;土虚则不能生金,故佐以苡仁;虚则补其母,故佐以莲肉;土恶湿,虚则水寡于畏,故佐以茯苓,泽泻;土虚不能散精输肺,故佐以神曲,通五方之气于太阴,和诸药之性而无忤者,甘草为使之力也。

摘录《医统》卷四十六《外科枢要》卷四:参术膏处方

人参、白术各等分。

功能主治

补中气,健脾胃。主脾胃虚弱,食少泄泻,消瘦;并治妇人阴脱,产后淋沥。

用法用量

水煎稠,汤化服。

摘录《外科枢要》卷四

猜你喜欢

  • 保寿丸

    《圣济总录》卷九:保寿丸处方牛黄(研)半两,丹砂(研)半两,雄黄(研)半两,犀角(镑屑)半两,天麻半两,蝉壳(去土)半两,干姜(炮)半两,白僵蚕(炒)半两,半夏(汤洗10遍,焙)半两,乌蛇(酒浸,去皮骨,炙)半两,天南星(炮)半两,白附子(

  • 保寿丹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1两,肉豆蔻(面裹煨)1两,赤石脂(煅)半两,白姜(炮,洗)半两,荜澄茄半两。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脏腑虚寒,泻痢不止。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 保寿太阳丹

    处方硫黄(光明者,研两复时,取末)11两,青盐4两半(研),阳起石(别研如粉)3两,附子(炮裂,去皮脐)3两,牛膝(酒浸,切,焙)3两,楮实3两,桂(去粗皮)3两。制法将4味草药为末,与前3味研约同搅,再研匀,别取干姜6两(细末),煮生姜面

  • 保寿散

    《婴童百问》卷十:保寿散处方白茯苓1两,新罗参1两,川雄黄1两,牙消1两,甘草(炙)1两,片脑少许,麝香少许,牛黄少许(无亦得)。制法上为细末,入锡合内收之。功能主治婴孩惊热、潮热、风热、虚热,头额温壮,白日夜间多啼,伤湿鼻流清涕,喉咽时时

  • 保寿膏

    处方羌活1分,藿香叶半两,全蝎1分(去毒),防风1分,天麻1分,川芎2钱,朱砂2钱(别研),独活2钱,人参2钱。制法上为末,入朱砂和匀,炼蜜为丸,如皂角子大。功能主治镇心截风。主小儿心神不安,多惊夜啼。用法用量每服1粒,金钱薄荷汤化下。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