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不二丸

不二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不二丸处方

巴豆(去皮、心、膜,去油)杏仁(去皮、尖,研)各70个 黄蜡40克 砒霜(研,入瓷罐内,以赤石脂固缝,盐泥固济,烧通赤,候冷取出)48克 白胶香(研细)12克 黄丹(炒)75克 乳香20克 朱砂(研飞)15克 木鳖子(烧焦)10个

制法

上合研匀,熔蜡和丸,如黄米大,每3克作120丸。

功能主治

调中止痢。主泻痢延久不愈,愈而复发,腹中疼痛者。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小儿半丸。水泻,用新汲水下;赤痢,用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赤白痢,甘草干姜汤下。放冷,临卧服。

注意

服药后,忌热物二至四小时。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局方》卷六:不二丸处方

巴豆(去皮心膜,去油)70个,杏仁(浸,去皮尖,研)70个,黄蜡1两3钱,砒霜(研,入瓷罐子,以赤石脂固封缝,盐泥固济,烧通赤,侯冷取出)1两6钱,白胶香(研细)4钱,黄丹(炒)2钱半,乳香(研)6钱半,朱砂(研,飞)半两,木鳖子(烧焦)10个。

功能主治

大人、小儿一切泻痢,无问冷热赤白,连绵不愈,愈而复发,腹中疼痛者。

用法用量

上为末,熔蜡为丸,如黄米大,每钱作120丸。每服1丸,小儿半丸,水泻,新汲水送下;赤痢,甘草汤送下;白痢,干姜汤送下;赤白痢,甘草干姜汤送下,并放冷,临卧服。

注意

忌热物1-2时辰。

摘录《局方》卷六《卫生总微》卷十:不二丸处方

巴豆30粒(去皮心膜,研,别用好黄连半两,水浸浓汁,染纸两张,裹巴豆,压去油),朱砂(研未,水飞)1钱,寒食饼1钱(炒)。

制法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伤食吐泻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新水磨化,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痘疹全书》卷下:不二丸处方

苍术(锉)2两,草乌(去皮尖)1两,羌活1两半,杏仁49个,巴豆(去壳油)49粒。

制法

上为细末,神曲为丸,如皂子大,黄柏末为衣。

功能主治

痘症顺症,因伤食而腹胀满,气喘促,疮色变,又烦躁者。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原物煎汤送下;再服补中化毒物。

摘录《痘疹全书》卷下《穷乡便方》:不二丸处方

常山(酒煮,炒干取末)4钱,尖槟榔(取末)1钱。

制法

面糊为丸。

功能主治

截疟。主阴疟,发自下午,面青寒多,有吐。

用法用量

当发日,先晚酒送下21粒,次早酒送下30粒。

摘录《穷乡便方》

猜你喜欢

  • 八味固囟膏

    处方大黄16铢,定粉18铢,雄黄6铢,黄芩6铢,雷丸8铢,附子1两12铢,生商陆根4两。制法煎猪膏3斤,去滓;入药,沸7上下,滤,入雄黄,搅至凝。功能主治小儿痫证。用法用量以摩顶、掌中、背胁皆遍讫。治粉粉之。摘录《幼幼新书》卷十一引《婴孺方

  • 八味圆

    处方牡丹皮、白茯苓、泽泻,各三两;熟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山药,各四两;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各二两。炮制上为末。炼蜜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肾气虚乏,下元冷惫,脐腹疼痛,夜多漩溺,脚膝缓弱,肢体倦怠,面色黧黑,不思饮食。又治

  • 八味地黄丸

    《博育生女科.产后编》卷上:八味地黄丸处方山茱萸 山药 丹皮 云苓各24克 泽泻15克 熟地24克 五味子15克 炙黄耆30克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产后虚汗不止,血块不落。用法用量每服10克,温开水送下。摘录《博育生女科.产后编》

  • 八味地黄加铁落汤

    处方八味地黄汤加生铁落。功能主治咳逆喘急。临床应用哮喘:一少年哮喘者,其性善怒,病发寒天,每用桂附地黄汤及黑锡丹而平。一次用之未效,加生铁落于八味汤中,一剂而愈。摘录《观聚方要补》卷三引《药性纂要》

  • 八味地黄汤

    处方熟地1两,山茱萸5钱,山药5钱,茯苓3钱,丹皮3钱,泽泻3钱,川芎1两,肉桂1钱。功能主治补肾水以制火。主少时不慎酒色,又加气恼而得头疼,不十分重,遇劳、遇寒、遇热皆发,倘加色欲则头岑岑而欲卧。用法用量水煎服。10剂后,去川芎,加白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