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药材>紫靛

紫靛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靛别名

假杜鹃、吐红草、地狗胆、蓝花草、刺牛膝、白牛膝[四川西昌]

来源

爵床科紫靛Barleria cristata L.,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布

广东、广西、四川。

性味

甘、淡,凉。

功能主治

清肺化痰,止血截疟。

四川西昌地区用本品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消疹止痒。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紫靛拼音注音Zǐ Diàn别名

蓝花草、吐红草、地狗胆、青藤、刺牛膝、白牛膝、假红蓝、洋杜鹃

来源

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假杜鹃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rlerisa crisata L. [B. caualeriei Levl.; B. mairei Levl.]

采收和储藏:全全年可采,切段,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生于村边或路旁。现广植于热带地区。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假杜鹃 直立无刺半灌木,高达2m。多分枝,节稍膨大。叶对生;叶柄长约5mm;叶片椭圆形至长圆形,长3-10cm,宽1.5-4.5cm,先端短尖,基部渐狭而成短柄,全缘,两面均被毛。花单生叶腋内或4-8朵集成一短头状花序或穗状花序;小苞片线形,长5-15mm,稍被粗毛,先端具小尖刺,边缘通常有刺;萼片4,外面2个萼片卵状披针形,长1.2-2cm,绿色,边缘有刺状小齿,内面2片甚小,条形,长约6mm,白色;花冠青紫色或近白色,或有青紫色和白色条纹,花管漏斗状,长约6cm,外面被毛,檐部裂片5,二唇形;雄蕊4,二强;花盘大,子房有4个胚珠,花柱长。蒴是要长约1.2cm。种子4颗,被微毛,扁平,花期9-12月。

性状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略有棱,光滑无刺。叶对生,皱缩,完整叶片椭圆形至矩圆形,长3-10cm,先端尖,基部楔表,全缘,略呈波状,两面具毛。

化学成分

全株含α-香树脂醇(α-amyn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谷甾醇-3-氧-D-葡萄糖甙(stigmasterol-3-D-glucoside)含环烯醚萜衍生物山栀甙甲酯(shanzhiside methyl ester),乙酰基假杜鹃素(acetylbarlerin)即5,7-O-二乙酰基山栀甙甲酯( 5,7-O-diacetylshanzhiside methyl ester);含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apigenin),芹菜素-7-氧-葡萄糖甙(apigenin-7-O-glucoside),柚皮素(naringenin)和芹菜素葡萄糖醛酸甙(apigenin glucuro-nide)。

性味

味辛;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肺化痰;祛风利湿;解毒消肿。主肺热咳嗽;百日咳;风湿疼痛;风疹身痒;黄水疮;小便淋痛;跌打瘀肿;痈肿疮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豆蔻

    《中药大辞典》:白豆蔻拼音注音Bái Dòu Kòu别名多骨(《本草拾遗》),壳蔻(《本经逢原》),白蔻(《本草经解》)。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果实。10~12月果实呈黄绿色尚未开裂时采收,除去残留的果柄,晒干。生境分布栽培

  • 白豆蔻壳

    拼音注音Bái Dòu Kòu Ké别名豆蔻壳(《饮片新参》),白蔻衣(江苏)。出处《药性切用》来源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果壳。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豆蔻“条。性味《饮片新参》:“味微辛。“功能主治①《药性切用》:“宽胸开胃。“②《饮片新参》:“

  • 白贝

    拼音注音Bái Bèi别名贝子、贝齿、白海肥、海肥、白贝齿来源药材基源:为宝贝科动物货贝、环纹货贝等的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onetaria moneta(Linnaeus)2.Monetaria annulus(Linnaeus)

  • 白车轴草

    拼音注音Bái Chē Zhóu Cǎo别名白花苜蓿、三消草、螃蟹花、金花草、菽草翘摇来源豆科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东北、河北、华东、西南。化学成分叶含有异槲皮甙、亚麻子甙(linamarin)

  • 白辣蓼

    拼音注音Bái Là Liǎo别名蓼子草、马蓼、假长尾叶蓼、假长尾蓼、山蓼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长鬃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longisetum De Bruyn[P.caespitosum B1.var.l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