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药材>碎骨仔树

碎骨仔树

拼音注音Suì Gǔ Zǎi Shù别名

华青皮木、退骨王、香芙木、骨碎木、土续断

来源

药材基源:为铁青树科植物华南青皮木的根、树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oepfia chinensis Gardn. Et Champ.

采收和储藏:根及树枝全年均可采收,夏、秋季采叶,鲜用或切碎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m以下的林区山谷、溪边的密林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态

落叶小乔木,高2-6m。树皮暗灰褐色;多分枝,小枝干后黑褐色,具白色皮孔。叶互生;叶柄红色,长3-6mm;叶片纸质或坚纸质,长椭圆形、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9cm,宽2-4.5cm,先端渐尖、锐尖或钝尖,有时略呈尾状,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叶脉红色,侧脉3-5对,两面均明显。花无梗,2-4朵排成短穗状或近似头状花序式的螺旋状聚伞花序,有时花单生,总花梗长0.5-lcm,果时可增长至1-2cm;花萼筒大部与子房合生,上端有4-5枚小萼齿,无副萼;花冠管状,黄白色或淡红色,长8-14mm,宽3-4mm,具4-5枚小萼齿,略外卷;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上,花冠内部着生雄蕊处的下部各有1束短毛;子房半埋在花盘中,下部3室、上部1室。坚果椭圆形或长圆形,成熟时几全部为增大成壶状的花萼筒所包围,花萼筒外部红色或紫红色,基部为略膨大的"基座"所承托,基座边缘具1枚小裂齿。花叶同放。花期2-4月,果期4-6月。

性味

甘;淡;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主黄疸;热淋;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珠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珠树拼音注音Bái Zhū Shù别名滇白珠树、小透骨草、透骨香、钻骨风、火炭子、透骨草[云南、贵州]、满山香、满天香、洗澡叶、冬绿树来源为杜鹃花科白珠树属植物滇白珠Gaultheria yunnanensis (Fr

  • 白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皮拼音注音Bái Pí别名牛千斤来源卫矛科白皮Euonymus tengyuehensis W. W. Smith,以皮入药。生境分布贵州。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止血,生肌。主治刀伤。用法用量适量水磨浓汁搽患处。或研末撒

  • 白皮柯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皮柯拼音注音Bái Pí Kē别名滇白栎、野槟榔来源壳斗科白皮柯Lithocarpus dealbatus Rehd.,以花序入药。生境分布四川、贵州、云南。性味微苦、涩,温。功能主治顺气消食,健胃杀虫。主治食积腹胀,

  • 白石榴根

    《中药大辞典》:白石榴根拼音注音Bái Shí Liu Gēn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根。性味《福建中草药》:“苦涩,微温。“功能主治祛风湿,杀虫。治风湿痹痛,蛔虫、寸白虫、姜片虫病。《福建中草药》:“杀虫收涩

  • 白石榴花

    《中药大辞典》:白石榴花拼音注音Bái Shí Liu Huā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花瓣。5~6月花盛开时,摘下晒干。生境分布产四川。原形态①白石榴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6米。小枝圆形或有微棱,枝端呈刺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