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药材>广东海风藤

广东海风藤

制剂

广东海风藤 guǎng dōng hǎi fēng té;ng

别名

大叶过山龙。

英文名

Kadsura heteroclita (Roxb,) Craib.

来源

木兰科植物海风藤的藤茎。

植物形态

木质大藤本,全株无毛。根圆柱状,稍肉质,辛香。老茎有灰黄色、厚而松软的木栓质外皮。叶互生,革质,卵状椭圆形至阔椭圆形,顶端渐尖或短尖,基部阔楔尖或圆钝,全缘或上部有少数齿缺;侧脉每边7~11条;叶柄长1~2厘米。秋初开花;花单性,雌雄异株,腋生;花被淡黄色或黄绿色,有11~15片,排成4~5轮;雄花有球状雄蕊柱,无附属体,有雄蕊50~ 65枚;雌花有心皮30~ 55枚,排成4~6轮。聚合果有长而下垂的果梗,球形,紫红色。

生境分布

常生于山地林谷中,攀援于树上。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割取老藤茎,削去栓皮,截成长段,晒干。

性状

圆柱形,略弯曲,多截成长段。栓皮松厚,质柔软,如海绵样,多已削去,留有刀削痕。表面浅棕色,间有未削净的栓皮呈灰白色,易剥离。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皮部棕色,剥开皮层露出毛状的纤维;木质部淡棕色,密布明显的粗针孔状导管,中央有深棕色的髓。气微香,味甘微辛。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温。归经暂缺。

功能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行气止痛。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临床用于急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临床应用

用量9~15克,煎服。用治风湿痹痛、关节不利、筋脉拘挛、腰膝疼痛、跌打损伤。

主要成分

含木脂素类成分异型南五味子素G、异型南五味子丁素等。

注意

暂缺。

摘录

其他

摘录其他

猜你喜欢

  • 刺郎果

    拼音注音Cì Lánɡ Guǒ别名老虎刺、锈花针、刺檀香、三颗针来源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假虎刺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issa spinarum 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沙地灌丛中。资

  • 刺针草

    拼音注音Cì Zhēn Cǎo别名鬼针草、盲肠草、一包针、粘身草、婆婆针、金盏银盘、跟人走、钢叉草来源菊科刺针草属植物刺针草Bidens bipinnata L.及三叶刺针草B. pilosa L.,以全草入药。夏季开花时采收,切段,晒干。

  • 刺鸭脚木

    别名掌叶木、七加皮、鸭脚罗伞、空壳洞来源五加科刺鸭脚木Brassaiopsis glomerulata (Blume) Regel,以根、树皮、叶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及西南地区。性味甘、微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主治风湿骨痛

  • 刺黄柏

    《中药大辞典》:刺黄柏拼音注音Cì Huánɡ Bò别名安徽小檗、黄柏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刺黄柏的根、茎或树皮。秋季采收。生境分布生于山谷石隙间或溪边林下、山地灌丛中。分布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原形态落叶灌木,高1米左右

  • 刺黄柏叶

    拼音注音Cì Huánɡ Bò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黑果小檗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beris heteropoda Schneid.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1500m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