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药材>猴耳环

猴耳环

别名

围涎树、蛟龙木、三不正。

英文名

Folium Archidendri Clypeariae。

来源

豆科植物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 (Jack) Benth.的带叶茎枝。

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小枝有棱角,密被黄褐色茸毛。叶互生,2回羽状复叶,叶柄具4棱,羽片3~8对,通常4~5对,每对羽片着生处的叶轴上有1枚腺体,最下部的羽片有小叶3~6片,最顶部的羽片有小叶10~12对或更多;小叶革质,斜菱形,最顶部的小叶最大,两面被褐柔毛,近无柄。花白色或淡黄色,数朵组成小型头状花序,多个头状花序再作顶生或腋生圆锥花序式排列;萼钟形,褐色柔毛;花冠中部以下合生,裂片匙形;雄蕊多数。荚果2回或3回旋卷。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丛林中。分布于广东、福建、海南、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割取带叶茎枝,晾干或晒干。

性状

茎枝圆柱形,幼嫩小枝有纵棱,略呈方柱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木质,坚实,断面木部黄白色,小枝中央有棕色的髓。叶互生,略皱缩,展平后呈2回羽状复叶,羽片3~8 对,有的达11对;小叶近菱形,顶端的小叶较大,越向下越细;叶面深绿色至棕黄色,略有光泽,叶背色较浅;中叶薄革质,近无柄,极易脱落。嫩枝及叶柄被褐棕色短茸毛。气无,味微涩。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微苦、涩。归脾经、胃经、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去湿敛疮。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

用量6~9克,煎服。外用适量研末调搽或取鲜品捣烂敷患处。用治咽喉肿痛、胃脘痛、湿热泄泻。外用治水火烫伤、烂脚、疮痈疖肿。

主要成分

含黄酮苷、酚类、氨基酸、糖类。现代临床用治慢性胃炎、溃疡病,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

注意

尚不明确。

摘录

其他

摘录其他

猜你喜欢

  • 寸节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寸节七拼音注音Cùn Jié Qī别名大铧头草、大叶堇菜来源为堇菜科堇菜属植物大叶堇菜Viola diamantiaca Nakai,以全草入药。夏末采收,洗净,晒干。性味辛、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用于疮疖肿毒

  • 寸金草

    《中药大辞典》:寸金草拼音注音Cùn Jīn Cǎo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寸金草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净晒干。生境分布生于荒地、路边。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33厘米。根丛生,长约10~12厘米。茎

  • 崇澍蕨

    拼音注音Chónɡ Shù Jué英文名Harland's Chien Fern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乌毛蕨科植物崇澍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ienioperis harlandii (Hook.

  • 川乌

    拼音注音Chuān Wū别名乌头、五毒根英文名RADIX ACONITI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干燥母根。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圆锥形,

  • 川乌头

    《中药大辞典》:川乌头拼音注音Chuān Wū Tóu别名川乌(《金匮要略》)出处侯宁极《药谱》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块根。夏至至小暑间挖出全株,除去地上部茎叶,然后将子根摘下,与母根分开,抖净泥土,晒干。生境分布主要栽培于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