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药材>刺栗子

刺栗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栗子拼音注音Cì Lì Zi别名

细梗蔷薇

来源

蔷薇科刺栗子Rosa graciliflora Rehd. et Wils.,以果实入药。

生境分布

陕西。

性味

甘、酸、微涩,平。

功能主治

止痢消肿。主治痢疾,痔疮。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刺栗子拼音注音Cì Lì Zi别名

野人头

出处

《陕西草药》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细梗蔷薇果实。8~9月果熟后采收,除去果柄,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或树林草从中。分布陕西等地。

原形态

落叶灌木,高2~3米。茎直立,红褐色,多分枝,有锐刺。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9~11,卵圆形,先端钝或浑圆,边缘有单或重锯齿,基部广楔形,无柄:花单生或簇生,淡红色;花瓣5;雄蕊多数;心皮多数。果实圆球形,有刺毛,深红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性味

甘酸微涩,平。

功能主治

收涩,消肿。治痢疾及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白薇

    《中国药典》:白薇拼音注音Bái Wēi别名白马尾英文名RADIX CYNANCHI ATRATI来源本品为萝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或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

  • 白薯莨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薯莨拼音注音Bái Shǔ Lànɡ别名山仆薯、板薯、那亚、榜花薯、叶板茨、榜薯、野葛薯、山薯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白薯莨Dioscorea hispida Dennst.,以块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性味甘,

  • 白藤

    《中药大辞典》:白藤拼音注音Bái Ténɡ别名大发汗、白花藤、大毛豆、断肠叶(《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豆科植物滇桂崖豆藤的根或叶。全年可采,切碎晒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或河边阴湿地。分布云南等地。原形态攀援状落

  • 白藨

    拼音注音Bái Pāo别名白泡儿、白草莓、白蒲草来源蔷薇科白藨Fragaria nilgeerensis Schlech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续筋接骨。治风热咳嗽,百日咳,口腔溃疡,血尿,泌尿系感染:

  • 白蘑

    别名口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白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布夏秋两季雨后,尤其在立秋前后大量地产生在草原上,形成“蘑菇圈”。分布于河北、内蒙古。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宣肠益气,散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