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药材>麦刺藤叶

麦刺藤叶

《中药大辞典》:麦刺藤叶拼音注音Mài Cì Ténɡ Yè别名

鸡勾札

出处

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来源

为豆科植物含羞草叶黄檀。夏、秋采集。

生境分布

生于山沟林下或灌丛。分布于浙江、扛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态

落叶本质藤本,高4~8米。树皮棕色,密生皮孔。羽状复叶;小叶31~41,矩圆形,长12~20毫米,宽3~5毫米,两端圆,两面疏生白柔毛;托叶早落。圆锥花序腋生;小苞片早落;萼钟状,萼齿5,不等,下面一齿披针形,最长,余4齿卵形,均有毛;花冠白色:雄蕊单体;子房有微毛。荚果椭圆形,长3~5厘米,宽约1厘米。

功能主治

消炎,解毒。治疔疮,痈疽,竹叶青蛇咬伤,蜂窝织炎。

用法用量

外用:鲜根或根皮捣敷。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麦刺藤叶拼音注音Mài Cì Ténɡ Yè别名

谢汉省、谢罕参

英文名Leaf of Mimoselike Rosewood出处

出自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象鼻藤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lbergia mimosoides Franch.[D.millettii auct.non Bent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沟或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原形态

象鼻藤 小乔木,高4-8m。树皮棕色,密生皮孔。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6-8cm,叶轴及小叶柄均有淡黄色短柔毛;托叶早落;小叶10-17对,长圆形,长8-22mm,宽2-5mm,两端圆,两面均有疏生白色柔毛,花枝上的嫩叶边缘略波状。圆锥花序腋生;总花梗及花梗均被短柔毛;花萼钟状,萼齿5,不等,下面1齿披针形,最长,其余4齿卵形,上面2齿近合生,均被白色疏柔毛;花冠白色;雄蕊9,单体;子房有微柔毛。荚果椭圆形,长3.5-5.5cm,宽约1cm;种子1-2颗。花期4-5月,果期9-10月。

性状

羽状复叶或散落的小叶。完整复叶有小叶31-41对,小叶矩圆形,长8-22mm,宽2-5mm,先端钝圆形,基部圆形,全缘。绿色或枯绿色,两面疏生灰白色毛茸。叶轴及叶柄有淡黄色短柔毛。质脆易碎。气微。

归经

心;脾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疔疮,痈疽,蜂窝组织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根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翠蓝草

    拼音注音Cuì Lán Cǎo别名樱草根、野白菜、翠蓝报春来源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植物樱草Primula sieboldii E. Morren [P. patens Turcz. ex Trautv.],以根入药。夏秋采,洗净晒干。性味甘,温

  • 翠雀花

    拼音注音Cuì Què Huā别名小草乌(《植物名实图考》),猫眼花(《中药通报》(3)6:251,1957),鸡爪连(《吉林中草药》),百部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飞燕草(《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鸽子花(《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鹦

  • 翠鸟

    拼音注音Cuì Niǎo别名鱼狗来源佛法僧目翠鸟科翠鸟Alcedo atthis (L.),以肉入药。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功能主治解毒,通淋。主治痔疾,淋病及鱼骨哽喉等。治淋病:翠鸟肉适量,煮食。痔疮:翠鸟肉焙焦,研细面,香油调涂。摘录《全国

  • 脆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脆蛇拼音注音Cuì Shé别名碎蛇、银蛇来源蛇蜥科动物蛇蜥Ophisaurus harti Boulenger 的干燥全体。春秋捕捉。炮制放入瓦缸中用酒醉死,或放在锅内用微火烧死,取出将头朝内,尾朝外,盘成圆盘状,以竹签

  • 脆骨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脆骨风别名碎骨风、吊钟花、鸡白柴、茶条树、羊脆骨、青皮木来源铁青树科脆骨风Schoepfia jasminodora Sieb. et Zucc.,以全株入药。生境分布长江以南各地。性味甘、淡、微涩,平。功能主治散瘀,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