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药材>甘青铁线莲

甘青铁线莲

拼音注音Gān Qīnɡ Tiě Xiàn Lián别名

木通、亦蒙

英文名all-grass of Longsepal Clematis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甘青铁线莲的全株或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tangutica (Maxim.)Korsh.[C.orientalis L.var.tangutica Maxim.;C.tangutica(Maxim.)Korsh.var.obtusiuscula Rehd et Wils.]

采收和储藏:春末至秋季降霜前均可割取,去净泥土、杂质,切段,晒干或阴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4900m的高原草地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

原形态

甘青铁线莲,落叶藤本。主根粗壮,木质。茎具棱,幼时被长柔毛,后脱落。叶对生,一回羽状复叶;叶柄长2-7.5cm;小叶5-7,叶片浅裂、深裂或全裂,中央裂片较大,侧裂片小,卵状长圆形、狭长圆形或披针形,长3-4cm,宽0.5-1.5cm,先端钝,有短尖头,基部楔形,边缘有不整齐缺刻状锯齿,上面有毛或无毛,下面有疏长毛。花单生,有时为单聚伞花序,有3朵花,腋生;花序梗粗壮,长4.5-20cm,有毛;花两性;萼片4,狭卵形、椭圆状长圆形,长1.5-3.5cm,黄色外面带紫色,斜上展,先端渐尖或急尖,外面边缘被短绒毛,中间被柔毛,内面无毛或近无毛;花瓣无;雄蕊多数,花丝下面稍扁平,被开展的柔毛,花药无毛;心皮多数,密生柔毛。瘦果倒卵形,长约4mm,有长柔毛,宿存花术羽毛状,长达4cm。花期6-9月,果期7-10月。

性状

性状鉴别 茎藤缠绕或切成段,圆柱形具纵棱,绿褐色,节部稍膨大。叶对生,羽状复叶,小叶5-7片,顶端小叶较大,叶片披针形或狭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锐齿,质薄脆,常破碎。气微,味微苦辛。

化学成分

茎叶含毛莨甙0.33-0.35%。

归经

脾;胃经

性味

甘;苦;平

注意

本品不可多服,否则可出现黄疸。

功能主治

健胃消积;解毒化湿。主食积不化;腹满痞塞;腹涌腹泻;痈疮;湿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研末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茎叶有利水、健胃、消积之功,治消化不良,痞块食积,腹泻,并有排脓、除疮等作用。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矮脚枫叶

    拼音注音ǎi Jiǎo Fēnɡ Yè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樟科植物红叶甘橿的叶。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山谷或山坡杂木林中。分布浙江、江西、安徽、湖北、四川、贵州、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原形态红叶甘橿,又名:桂子树。落叶乔木,高达10米。

  • 矮脚罗伞

    《中药大辞典》:矮脚罗伞拼音注音ǎi Jiǎo Luó Sǎn别名雪下红、珊瑚珠(《花镜》),短脚三郎(《植物名实图考》),小罗伞(《陆川本草》),矮茶风、毛茎紫金牛(《四川中药志》),九节龙、地茶、猴接骨(《福建中草药》)。出处《陆川本草

  • 矮脚苦蒿

    《中药大辞典》:矮脚苦蒿拼音注音ǎi Jiǎo Kǔ Hāo别名鱼胆草、苦艾、劲直假蓬(《云南中草药选》),金龙胆草(《四川中草药通讯》)。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苦蒿的全草。秋季采收。生境分布生于荒地、路旁。分布云南、四川。

  • 矮脚龙胆

    《中药大辞典》:矮脚龙胆拼音注音ǎi Jiǎo Lónɡ Dǎn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龙胆科植物小龙胆草的全草。秋、冬采收,洗净晒干。生境分布生于较高山地的草丛中。分布云南、广东等地。原形态小龙胆草:矮小草本,高约4厘米。茎单生或数

  • 矮茎冷水花

    别名圆叶豆瓣草、坐镇草来源荨麻科矮茎冷水花Pilea peploides (Gaud.) Hook. et Ar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辽宁、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性味辛,微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止痛。主治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