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药材>鳗鲡鱼血

鳗鲡鱼血

《中药大辞典》:鳗鲡鱼血拼音注音Mán Lí Yú Xuè出处

《纲目》

来源

为鳗鲡科动物鳗鲡

功能主治

《纲目》:"疮疹入眼生翳,以少许点之。"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鳗鲡鱼血拼音注音Mán Lí Yú Xuè英文名Japanese eel blood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鳗鲡科动物鳗鲡等的血。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

采收和储藏:捕后,取血,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为降河性回游鱼类,平时栖息于江河、湖泊、池塘的土穴、石缝内。以小鱼、蟹、虾、螺、蚬、蚯蚓、沙蚕及水生昆虫等为食。昼伏夜出,能游上陆地以皮肤呼吸。雄鱼常在河口生长;雌鱼在江河等淡水中成长。生长育肥期5-8年。亲鱼在秋末冬初,于江口相互缠绕成鲁球,随流出海进行降河产卵回游。0.5kg重的雌鳗怀卵量为70余万粒。受精卵具油球,半浮性,在22-27℃时经36h孵化出膜,最初为叶状幼体,柳叶状,体透明,以海洋浮游生物为食,2-3年后长至7-8cm左右时,成为鳗线。3-4月间成群进入江河。

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及江、湖均有分布。

原形态

鳗鲡,体细长,呈蛇形,长约40cm左右,最长可达130cm左右。头尖长,兄长短钝,平扁。眼小,位于口角上方。口 大,口裂微斜,伸达眼的后缘。下颌稍长于上颌,唇发达。鳞细小,埋于皮下,呈度纹状排列。体表多粘液。背鳍长而低,起点距臀较距鳃孔为近,鳍条235,与尾鳍相连。臀鳍低平,鳍条215,与尾鳍相连。胸鳍短圆形,无腹鳍,体背灰黑色,侧上缘暗绿色,腹部白色。

归经

肝经

性味

酸;平

功能主治

明目退翳。主疮疹入眼生翳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点眼。

各家论述

《纲目》:疮疹人眼生翳,以少许点之。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饱饭花果

    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 Guǒ别名乌饭子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西南越橘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accinium laetum Diels[V.mandarinorum Dielsvar.laetum(Diels)Metc

  • 饱饭花枝叶

    《中药大辞典》:饱饭花枝叶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 Zhī Yè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小叶珍珠花的枝叶。全年可采。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治偏头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饱饭花枝叶

  • 驳骨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驳骨丹拼音注音Bó Gǔ Dān别名小驳骨、细叶驳骨兰、臭黄藤来源为爵床科裹篱樵属植物裹篱樵Gendarussa vulgaris Nees [Justicia gendarussa L. F.]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

  • 驳骨草

    《中药大辞典》:驳骨草拼音注音Bó Gǔ Cǎo别名小功劳(《云南中草药选》)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花叶九节木的全株。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生境分布生于杂木林中阴湿处,及山坡下部。分布云南、广西等地。原形态矮小常绿灌木,

  • 鲃鱼

    《中药大辞典》:鲃鱼拼音注音Bà Yú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锯倒刺鲃的肉。生境分布生活于江河的上游,栖息于乱石间隙和深水石洞处。食物主要为腐败的植物碎片和丝状藻类。产卵期约在4月间。分布云南元江流域、西江上游及海南。原形态锯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