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药材>杏花

杏花

《中药大辞典》:杏花拼音注音Xìnɡ Huā出处

《别录》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山杏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杏仁"条。

性味

①《别录》:"味苦,无毒。"

②《纲目》:"苦,温,无毒。"

功能主治

《别录》:"主补不足,女子伤中,寒热痹,厥逆。"

复方

治妇人无子:杏花、桃花,阴干为末,和井华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卫生易简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杏花拼音注音Xìnɡ Huā英文名flower of Apricot, flower of Ansu Apricot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rmeniaca vulgaris Lam.[Prunus armeniaca L.]2.Armeniaca vulgaris Lam.var.ansu(Maxim.)Yü et Lu[Prunus armeniaca L.var.ansu Maxim.]3.Armeniaca sibirica(L.)Lam.[Prunus sibirica L.]4.Armeniaca mandshurica(Maxim.)Skv.[Prunus mandshurica(Maxim.)Koehne]

采收和储藏:3-4月采花。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3.山杏 生于海拔700-2000m的干燥向阳、丘陵、草原。

4.东北杏 生于海拔400-1000m的开阔的向阳山坡灌木林或杂木林下。

资源分布:1.杏 分布于全国各地,多系栽培。在新疆伊犁一带有野生。

2.野杏 主产于我国北部地区,栽培或野生,尤其在河北、山西等地普遍野生,山东、江苏等地也产。

3.山杏 分布于东北、华北和甘肃等地。

4.东北杏 分布于吉林、辽宁等地。

原形态

1.杏 落叶小乔木,高4-10cm;树皮暗红棕色,纵裂。单叶互生;叶片圆卵形或宽卵形,长 5-9cm,宽4-8cm。春季先叶开花,花单生枝端,着生较密,稍似总状;花几无梗,花萼基部成筒状,外面被短柔毛,上部5裂;花瓣5,白色或浅粉红色,圆形至宽倒卵形;雄蕊多数,着生萼筒边缘;雌蕊单心皮,着生萼筒基部。核果圆形,稀倒卵形,直径2.5cm以上。种子1,心状卵形,浅红色。花期3-4月,果期6-7月。

2.野杏 本变种的主要特征为 叶片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花常2朵簇生,淡红色;果实近球形,红色;核卵球形,离肉,表面粗糙而有网纹,腹棱常锐利。

3.山杏 灌木或小乔木,高2-5m。叶卵形或近圆形,长(3-)5-10cm,宽(2.5-)4-7cm。花单生,直径1.5-2cm;萼片长圆状椭圆形,先端尖;花瓣近圆形或倒卵形,白色或粉红色。果实扁球形,直径 1.5-2.5cm,两侧扁,果肉薄而干燥,熟时开裂,味酸涩,不能吃。核易与果肉分离,基部一侧不对称,平滑。花期3-4月,果期6-7月。

4.东北杏 大乔木,高5-15m。幼枝无毛。叶椭圆形或卵形,长6-12cm,宽3-8cm。花粉红色或白色;雄蕊多数;子房密被柔毛。核果近球形,直径1.5-2.6cm,黄色;核近球形或宽椭圆形,长13-18mm,宽11-18mm,粗糙,边缘钝。花期4-5月,果期7月。

化学成分

杏花含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蔗糖(sucrose),棉子糖(raffinose),密二糖(melibiose)。

归经

脾;肾经

性味

苦;温;无毒

功能主治

活血补虚。主不孕;肢体痹痛,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各家论述

《名医别录》:主补不足,女子伤中,寒热痹,厥逆。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冰片

    《中国药典》:冰片拼音注音Bīnɡ Piàn别名合成龙脑、梅片、艾粉、结片英文名BORNEOLUM SYNTHETICUM来源分机制冰片与艾片两类。机制冰片以松节油、樟脑等为原料经化学方法合成的龙脑;艾片为菊科艾纳香属植物大风艾的鲜叶经蒸气

  • 冰球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冰球子别名山慈姑、山兰来源兰科冰球子Oreorchis patens (Lindl.) Lindl.,以假鳞茎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甘、辛,寒。有小毒。注意本品有毒,多作外用。功能主治解毒行瘀,杀虫消痈。主治痈疽疮肿,

  • 冰糖

    《中药大辞典》:冰糖拼音注音Bīnɡ Tánɡ出处《纲目》来源为白沙糖煎炼而成的冰块状结晶。归经入脾、肺二经。性味味甘,性平,无毒。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和胃润肺。止咳嗽,化痰涎.(性味以下出《本草再新》)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含化或入

  • 冰糖草

    拼音注音Bīnɡ Tánɡ Cǎo别名土甘草、四时茶、米碎草来源玄参科野甘草属植物野甘草Scoparia dulcis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疏风止痒。用于感冒发热,肺热咳嗽,肠炎,细菌

  • 冰草

    拼音注音Bīnɡ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赖草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ynus secalinus (Gcorgi)Tzvel.[Triticum secalinum Georgi; Aneurolepidium d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