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药材>人参果

人参果

拼音注音Rén Shēn Guǒ别名

人头七、开口箭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兰科植物角盘兰带根全草。秋季采挖,晒干用。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分布东北及甘肃、陕西、河北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块根球状或卵状,径约1厘米,干燥后表面灰黄色至灰褐色,具纵皱。茎直立,高15~35厘米。叶互生,通常2枚,生于茎下部,稀有3枚;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4~10匣米,宽1~2厘米,先端尖,基部抱茎,全缘,平行脉。穗状花序顶生,长3~20厘米;花黄绿色,唇瓣无距,3裂。蒴果长圆形,长约6毫来。花期夏季。

性味

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

强心补肾,生津止渴,补脾健胃,调经活血。治神经衰弱,失眠头昏,烦躁口渴,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钱;或泡黄酒饮。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刺菱

    拼音注音Cì Línɡ别名野菱(《纲目》)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菱科植物野菱的果实。生境分布野生于水塘中或田沟内。分布长江流域。原形态一年生水生草本。浮生叶通常斜方形,或三角状菱形,长2~5厘米,宽2~7厘米,上面光滑,下面的主脉上略有长绒

  • 刺菱根

    拼音注音Cì Línɡ Gēn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菱科植物野菱的根。功能主治利水通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摘录《中药大辞典》

  • 刺萆薢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萆薢拼音注音Cì Bì Xiè别名大菝葜、红萆薢来源百合科菝葜属植物刺萆薢Smilax ferox Wall. Ex Kunth,以根状茎入药。秋冬春采集,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祛风利湿,解毒。用于风湿筋

  • 刺萼悬钩子

    拼音注音Cì è Xuán Gōu Zi别名黄琐梅、小红袍英文名Spinycalyx Raspberry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刺萼悬钩子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 alexeterium F

  • 刺葡萄

    拼音注音Cì Pú Tɑo别名山葡萄来源葡萄科刺葡萄Vitis davidii (Roman.)Foex,以根入药。生境分布中南和西南地区。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小便。主治慢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用法用量鲜根4两,水煎或泡酒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