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药材>小红苏

小红苏

拼音注音Xiǎo Hónɡ Sū别名

野木香叶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高原香薷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sholtzia feddei Levl.

采收和储藏:8-10月采集地上部分,洗净,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2800m的山坡草地、人旷草地、空旷地、路旁、林下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

原形态

高原香薷,草本植物,高3-20cm。茎基部分枝,小枝尤其是在下部的依伏或上升,被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2-8mm,被短柔毛;叶片卵形,长4-24mm,宽3-14mm,先端钝,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具圆齿,上面密被短柔毛,下面被短柔毛,叶脉 较长而密,具腺点。轮伞花序多花密集成假穗状化序,长1-1.5cm,生于茎和枝顶端,偏于一侧;苞片圆形,长宽约3mm,先端芒尖,外面被柔毛,边缘具缘毛,脉带紫色;花萼管状,长约5mm,外面被白色柔毛,萼齿5,披针状钻形,具缘毛,前2齿较长,先端刺芒状,花冠红紫色,长约8mm,外面被 柔毛及腺点,上唇直立先端正微缺,被北长缘毛,全缘,下唇3裂,中裂片圆形,全缘,侧裂片弧形;雄蕊4,前对较长,均伸出,花丝无毛;子房4裂,花柱细,伸出,柱头2浅裂。小坚果长圆形,长约1mm,淡黄色。花期9-11月,果期10-12月或翌看12月或翌年2月。

性状

性状鉴别,茎长3-20cm,自基部分枝,小枝被短柔毛;质脆。叶卷皱缩,展平呈卵形,长0.4-2.4cm宽0.3-1.4cm,上面暗绿色,密被短柔毛,下面淡绿色,被短柔毛,腺点稀疏或不明显。有时可风了穗状花序,长1-1.5cm,花冠红紫色。小坚果长圆形,长约0.1cm,浓褐色。揉搓后有特异清香。味凉、凉。

性味

味辛;性微温

功能主治

发表解暑;化湿杀虫。主暑天感冒;发热头痛;无汗身重;腹痛吐泻水肿;疮疮;阴道滴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搬倒甑

    拼音注音Bān Dǎo Zènɡ别名七星箭[四川]来源蓝雪科角柱花属植物紫金莲Ceratostigma willmottianum Stapf 和蓝雪花C. plumbaginoides Bunge,以根入药。夏秋采集,晒干。性味甘、辛,温

  • 擘蓝

    拼音注音Bò Lán别名苤蓝、撇蓝、茄连、甘蓝、玉蔓青、芥兰头、玉头、香炉菜。出处本品载于《滇南本草》,原名苤蓝。《农政全书》“芥蓝“条载:“但食根之菜,如芥、芦菔、蔓青之属,魁皆在土中;此则魁在土上,为异耳。“所述特征与球茎甘蓝一致。《纲

  • 斑叶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斑叶兰拼音注音Bān Yè Lán别名小叶青、小青、麻叶青、银线莲、蕲蛇药来源兰科斑叶兰属植物斑叶兰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 Reichb. f.,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挖,鲜用或洗净晒干。性味淡

  • 斑叶兰根

    拼音注音Bān Yè Lán Gēn别名野洋参根(《贵州草药》)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兰科植物大斑叶兰或小斑叶兰的根茎及根。夏、秋采挖。功能主治《贵州民间药物》:“补虚。“复方①治肾气虚弱,头目眩晕,四肢乏力:野洋参根一两,蒸鸡或炖猪肉

  • 斑叶堇菜

    拼音注音Bān Yè Jǐn Cài别名天蹄。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斑叶堇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uariegataisch. Exc Link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