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谚语>气象谚语——小满不满 芒种不管

气象谚语——小满不满 芒种不管

收录日期:2025-11-20 21:07:49  热度:10℃

小满不满 芒种不管

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芒种节气期间,随着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我国从南到北渐次进入夏季,南北温差进而缩小,降水量进而增多,常易发生暴雨、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此间江汉平原要做好春播作物的田间管理,宜抓紧水稻的除草和泥、追肥、促进分蘖早发;棉花应及时查苗、补种,力争苗齐、苗壮;抓紧晴天进行夏收作物的收打和晾晒。

应该指出的是,小满期间北方冬小麦已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应加强后期肥水管理,防止根、叶早衰,促进充分灌浆,提高千粒重;墒情偏差的地区要适时灌溉,防御高温、干旱,尤其是“干热风”天气造成的危害,对可能出现大雨、大风的地区,在天气过程来临前不要浇水,以减少小麦倒伏。

小满时节有不少农谚,很值得领悟与运用。在反映物候表征上,有的可帮助你把握小麦灌浆的进程与成熟度,如“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小满未满,还有危险”、“麦到小满日夜黄”; 有预防干热风的,如“干热风,风热干,要有条件三个三(湿度低于30%,气温高于30℃,风速大于3米/秒)”、“树木成了林,沙窝不起尘,能防干热风,小麦高产稳”;有警示作物倒伏或倒后要科学处置的,如“临近收割麦扑地,抓紧收获莫迟疑”、“风刮麦扑地,如若人工立,根断茎受损,籽粒变瘦秕”、“麦倒似地毯,绑竖大减产,等待三五日,就能见好转”;有防外来生物入侵、除杂保纯的,如“保麦种去杂在田间,运到场里难分辨”、 “去杂务必连根拔,大穗小穗莫剩下”。

猜你喜欢

  • 雨水节气的天气谚语

    ◆ 有关节气的天气谚语很多,特别是在长江流域和江南广大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有: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赣)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湘)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赣)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赣)雨水明,晴。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赣)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湘)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赣)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赣)雨水明,晴。(湘)

  • 小寒节气谚语

    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小寒正处三九前后,俗话说:冷在三九”,其严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各地流行的气象谚语,可做佐证。如华北一带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rdq

  • 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已不合农时

    我国古代用阴历,阴历有闰月,运用二十四节气定农时,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现在通用阳历,节气的日期每年都在那几个日期不变,各年相差也不过一两天。可是气候变化年年不同,依固定的日期耕种,就不合理了。竺可桢先生于1931年5月9日作亲月令&rdquo

  • 天上鱼鳞斑 晒谷不用翻

    鱼鳞斑”,一般在三、四千米的高空出现,是由很多灰白色的小云块,有规律地排列而成。整个云块比较薄,中心稍厚,看上去中心灰暗,边缘较薄而明亮。一明一暗宛如一片片鱼鳞,又象房顶上的瓦片,群众叫它鱼鳞斑”或瓦块云&rdquo

  • “惊蛰”至,雷声起

    年3月5日是农历惊蛰节气,仅从字面上看很多人就已知道这个节气所指的意思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有最权威的解释:万物出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可见,惊蛰者乃蛰虫惊而出走也。惊蛰在传统上为春季的第三个节气,也即太阳在黄道上自黄

  • 寒潮、寒流不是两兄弟

    寒潮是指北方的冷空气象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奔流过来的意思,所经之地的气温在24小时内猛降10度以上,同时过程最低气温在5度以下,寒潮一般都伴有大范围的大风天气,大风之后,严寒便接踵而至,会给渔农、交通、建筑、花卉甚至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所以,寒

  • 听民谚 识天气

    异常的气候变化事件总会给人们留下异常深刻的记忆和思索。我国古人就曾对严寒等异常气候条件联系气候变化过细致的观察并形成民谚。夏有奇热,冬有奇寒”。夏秋时,当太平洋台风来袭之前多酷热,令田间鱼儿被晒死,民间视当年气温变幅增大,冬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