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谚语>侗族谚语

侗族谚语

收录日期:2025-11-20 11:22:22  热度:10℃

侗由人与同组成,取人求大同之意,寓意侗乡人民具有爱好和平之美德。

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系百越中的一支,现在侗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崇山峻岭包围中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带,现在全国共有湖南芷江、新晃、通道,贵州玉屏,广西三江等五个侗族自治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也是侗族人民主要聚居地。侗族人民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团结友爱、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为特质的民族精神之中。

侗族(侗语作 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侗族人口总数为296万人(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侗族在老挝也有一个分支,叫康族。侗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百越、干越。有研究指出江西的简称赣即来自古代侗族自称。隋唐五代宋朝时期的僚、元明清时期的峒人,后来又有许多汉族人来到他们的居住地,与当地人混合而成。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居民统称为侗族。

饭养身,歌养心

人爱面皮,雕惜毛,世上名誉价更高。

跟着好人学好教,跟着坏人满街窜。

喝水不忘挖井人。

一根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难得断。

干旱识好泉,艰难识好汉。

山峰不会倒塌,江水不会倒流。

人是铁,饭是钢。

从母亲那里学到善良,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从祖父那里学到耐性。

饭养身子歌养心

汉人有文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民间关于侗族大歌的分类各地不同,一般可按其风格、旋律、内容、演唱方式分为四类:即嘎所(嘎获)、嘎嘛、嘎想、嘎吉。其中的嘎所是最精华的部分。

称声音大歌,这种歌强调旋律的迭宕,声音的优美。歌词一般短小,突出歌词之间和之后相当长的衬字及曲调,拉腔时几个歌手轮换唱高音,使高音之间此起彼伏,低音一般由其他歌手齐唱一个长音,与高音形成反差相映衬,旋律多模仿自然界的虫鸣鸟叫,小河流水并以其昆虫鸟兽或季节为歌命名,如《蝉歌》、《知了歌》、《三月歌》等。

称柔声大歌,一般以抒发男女恋爱之情为主要内容,特点是缓慢,柔媚而富感染力。

称伦理大歌,是一种劝教戒世为主的大歌歌种,音乐旋律起伏不大,注重歌词内容的表述,多以称颂或讽刺为主,是安定劝抚侗家人的主要伦理手段。

称叙事大歌,多以展开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为主要内容,音乐旋律舒缓、低沉而忧伤,有以单人领唱、众人集体低音相衬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嘎吉母,和众人分声部合唱的嘎锦两种类型。叙事歌的歌词一般较长,歌者要有惊人的记忆和丰富的表情。

此外,侗族大歌亦可按性别和年龄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等种类。随着时代的变迁,侗家歌师们为丰富大歌的内容和种类,满足人们文化生活的需求,又创作出许多歌唱新生活、赞美新时代的混声大歌。

《蝉之歌》

歌词大意:

走进山间闻不到鸟儿鸣,

只有蝉儿在哭娘亲,

蝉儿哭娘在那枫树尖,

枫尖蝉哭叹我青春老。

得不到情郎真叫我伤心,

只听蝉儿声声鸣,

蝉儿声声心悲切,

像是可怜我单身。

静静听我模仿蝉儿鸣,

希望大家来和声,

我们声音虽不比蝉的声音好,

生活却让我充满激情,

歌唱我们的青春,

歌唱我们的爱情。

侗族女性的服饰千姿百态,或款式不同,或装饰部位不同,或图案和工艺不同,或色彩和发型、头帕不同,她们平时穿着便装,讲求实用,盛装时注重装饰审美,朴素与华贵相得益彰。根据整个侗族妇女服装特点,可将侗族服装分为三种款式,即:紧束型裙装、宽松型裙装和裤装。

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精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

下着短式百褶裙,脚登翘头花鞋。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戴盘龙舞凤的银冠,佩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坠等银饰。三江侗族女子穿长衫短裙,其长衫为大领对襟式,领襟、袖口有精美刺绣,对襟不系扣,中间敞开,露出绣花围兜,下着青布百褶裙和绣花裹腿、花鞋,头上挽大髻,插饰鲜花、木梳、银钗等。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男子服饰为青布包头、立领对襟衣、系腰带,外罩无纽扣短坎肩,下着长裤,裹绑腿,穿草鞋或赤脚,衣襟等处有绣饰。侗族的马尾背扇堪称一流绣品,其造型古老、绣工精制,图案严谨,色彩富丽,充分展示出侗族女子的聪慧和高超技艺。

头饰和银饰是平秋妇女最讲究的装饰品。她们擅留长发,用红头绳扎发盘在头上再包黑纱帕,脑后别上银簪、银梳,头戴银盘花、银头冠,耳吊金银环;领口两组银扣对应排列,外加钭襟扣两组;颈戴五只大小不同项圈;胸佩五根银链和一把银锁用以镇魔压邪;手腕戴上银花镯,四方镯等。银饰品中有雕龙画凤,鸟虫花草等图案,均为当地匠人所制造。此装古朴繁杂,银光闪闪,叮当作响。

以上这篇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谜语网!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猜你喜欢

  • 与立秋有关的谚语

    不立秋,六月二十头。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雷打秋,冬半收。立了秋,把扇丢。立了秋,挂锄钩。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立秋三天,遍地红。立秋三天,寸草结籽。

  • 有关描写云的谚语

    天无三日雨,人没一世穷。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了自己爬。天塌不下来,地沉不下去。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广。

  • 描写春天的谚语

    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一场空:春天要是刮东风,那将是春雨绵绵;夏天要是刮东风,将雨水短缺,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春分,日暝封分:春分日昼夜各为十二小时。春

  • 关于养生的谚语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流传着一些养生保健的谚语、俗语,言简意赅,幽默风趣,说起来朗朗上口。追求健康,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这些民谚反映的就是老百姓的这种心态。我们黄山地区自古文风昌盛,民俗浓郁,也流传着许多具有

  • 传统民间谚语

    谚语为人们对生产,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进行描述的简练语言。丰县历史悠久,谚语丰富,在此择民间常用的十四类谚语,选妇幼皆知者作一介绍。1、天气类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指今年中秋节阴天,明年正月十五或前几天会下雪)。重阳不下盼十三,十

  • 关于民间的谚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

  • 惊蛰节气的农事谚语大全

    冬虽过,倒春寒,万物复苏很艰难。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天气渐渐寒转暖,华北田野地化通。春季生产掀高潮,从南到北忙春耕。麦田追肥和浇水,紧跟锄搂把土松。大麦豌豆向日葵,突击播种莫再等。大蒜栽种不出九,精细认真管大棚。兴修水利好时机,

  • 关于夏天的谚语

    小满不下,乾断塘坝小满雨水相赶此时台湾正进入梅雨季,因此有此一说。当日的天气还影响著往后的气候。端午节前后还有吹北风的可能。立夏北,无水通磨墨立夏补老父 / 立夏,稻仔做老父立夏日刮北风,占乾旱。立夏日要为年老的父亲进补。鹿港一带海域,芒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