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谚语>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

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

收录日期:2025-11-20 09:37:30  热度:11℃

这里八月、九月均为农历、阳历应是9月、10月,农历八月正是夏末初秋阶段,而农历九月则已是秋令时候了。

夏季长江流域都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盛行东南气流,经常吹南风。随着季节转移,赤道辐合带南撤,副热带高压也向南退缩,到农历八月南方暖空气势力开始减弱。相反夏季龟缩在北极地区的冷空气这时嚣张起来,势力逐渐变强,到了农历八月虽然其势力还不太强,小股冷空气还是经常南下,有时还可以把南方暖空气赶跑。这样,南北方空气你来我去频繁交锋。这时毕竟还是处于夏末秋初时候,南方暖空气势力虽然开始削弱,还有一定势力,所以当它北进时还可以控制一段较长时间,同时冷空气势力刚刚开始恢复也不是很强,也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力量积累才能有足够力量南下。八月南风二日半,其意思就是说这时吹南风还可以控制二天半左右较长的时间。

到了农历九月已经进入深秋季节,北方冷空气声势大振,经常南下,南方暖空气势力进一步衰退,长江流域一带已经无法再控制住了,而北方冷空气这时势力已经可以伸到长江流域一带了,因而这时如果南方暖空气北上已经不可能像八月份那样还可以维持二天半了,一般情况下只能维持一天左右便被南下冷空气赶跑,造成一场秋雨以后又属北方冷高压控制,九月南风当日转,当日转就是说当天风向就要转,可见南方暖空气势力再也无法控制较长时间了。

这条谚语一般说来只适用于长江流域地区,当然农谚中二天半不是实际就是两天半而是一种比喻,它相对于当日转来说,相对是更长一点时间而已。

猜你喜欢

  • 农业谚语:秋分稻莠齐

    六月里盖被,十二月里无米。白露身勿露,赤膊当猪猡。白露前后一场风,乡下人做个空。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小雪勿见叶,小满勿见荚。麦浇芽,菜浇花。冻断麦根,牵断磨绳。〈麦丰收〉冬至油菜,年大麦。冬至离春四十五,一百零五

  • 农业谚语:春打六九头

    头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春插时,夏插刻,春争日,夏争时麦盖三层被,枕着馒头睡.瑞雪兆丰年春光一刻值千金,廿四个节气勿等人。春打六九头,穷人苦出头。只有自踏车,没有白削花。若要花,霉里扒。黄花见白花,四十五日上轧车。东北风,雨祖宗。吃了端

  • 农业谚语:降雪与农业

    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大雪飞满天,来岁是丰年。大雪下成堆,小麦装满屋。今冬大雪飘,明年收成好。大雪兆丰年。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冬雪一条被,春雪一把刀。腊雪如盖被,春雪冻死鬼。冬雪是麦

  • 农业谚语:寒潮过后多晴天

    寒损根,霜打头。桑叶逢晚霜,愁煞养蚕郎。晚霜伤棉苗,早霜伤棉桃。棉怕八月连天阴,稻怕寒露一朝霜。荞麦见霜,粒粒脱光。八月初一雁门开,大雁脚下带霜来。寒潮过后多晴天,夜里无云地尽霜。北风无露定有霜。霜打片、雹打线。风刮一大片,雹打一条线。春旱

  • 农业谚语:雨水与农业

    春雷响,万物长。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立春三场雨,遍地都米。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麦怕清明连夜雨。夏雨稻命,春雨麦病。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 农业谚语:气温与农业

    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四月不拿扇,急煞种田汉。夏作秋,没得收。五月不热,稻谷不结。六月不热,稻子不结。六月盖被,有谷无米。三伏不热,五谷不结。铺上热得不能躺,田里只见庄稼长。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人往屋里钻,稻在田里窜。人热了跳

  • 农业谚语:秋禾夜雨强似粪

    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三伏要把透雨下,丘丘谷子压弯桠。伏里一天一暴,坐在家里收稻。秋禾夜雨强似粪,一场夜雨一场肥。立了秋,那里下雨那里

  • 农业谚语:农业气象的谚语

    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3、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4、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则日是晴天。5、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6、乌龙打坝,不阴就雨。7、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