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大参同,辟不二门
惟古先生,无上法言。
悯众为卑,超万为尊。
我祖文宣,师资玄元。
因机现用,派别流奔。
迷者相雠,悟则一源。
我仪图之,在三谊存。
玄元之秘,谁欤抉焉。
东华震器,云房仍孙。
吕创大还,混迹乾坤。
刘辞贵卿,不婴嫁婚。
是皆入室,夫岂窥藩。
默开重阳,遂探化原。
匪禅而禅,高研道园。
法子法从,上为哲昆。
七叶金莲,恍涌朝暾。
畴萃一图,如百宝盆。
悟大参同,辟不二门。
玉局侍臣,遥种慧根。
用彼昭昭,启余昏昏。
何以酬之,至仁无恩。
悯众为卑,超万为尊。
我祖文宣,师资玄元。
因机现用,派别流奔。
迷者相雠,悟则一源。
我仪图之,在三谊存。
玄元之秘,谁欤抉焉。
东华震器,云房仍孙。
吕创大还,混迹乾坤。
刘辞贵卿,不婴嫁婚。
是皆入室,夫岂窥藩。
默开重阳,遂探化原。
匪禅而禅,高研道园。
法子法从,上为哲昆。
七叶金莲,恍涌朝暾。
畴萃一图,如百宝盆。
悟大参同,辟不二门。
玉局侍臣,遥种慧根。
用彼昭昭,启余昏昏。
何以酬之,至仁无恩。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世贞旧尝供奉三教圣容朝夕参礼近慕钟吕七真之事方拟募工图写而信阳王太史忽以元人名迹见遗精彩焕发惊感之余聊成短述以谢》。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崇敬之情,以及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中提到“惟古先生,无上法言”,赞扬了古代圣贤的智慧与教诲。接着,诗人通过“悯众为卑,超万为尊”表达了对众生的关怀和对卓越者的尊重。进一步,诗人追溯到自己的祖先文宣,强调了师承玄元的重要性,并指出在不同的时机下,法理会显现不同的应用,形成不同的流派。
“迷者相雠,悟则一源”揭示了迷途与觉悟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诗人认为,无论是迷途还是觉悟,其源头都是相通的。他将这些思想归纳为“三谊”,即仁、义、礼,认为这是理解宇宙奥秘的关键。
“玄元之秘,谁欤抉焉”提出玄奥的真理难以被揭示,只有少数人能够洞察。诗人随后列举了几位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东华震器、云房、吕洞宾、刘处士等,他们都是深入理解并实践道家思想的代表。诗人强调,这些人物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了道的精髓之中。
“默开重阳,遂探化原”指的是通过静默的冥想,探索宇宙的根本原理。诗人认为,这不仅仅是禅修的方式,更是深入理解道的途径。他提到“法子法从,上为哲昆”,强调了遵循法理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到了上一代哲人的指导作用。
最后,“七叶金莲,恍涌朝暾”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与光明的画面,象征着智慧与真理的绽放。诗人感慨于这些珍贵的名迹,决定将其绘制成图,以此表达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与感激之情。他以“至仁无恩”的话语结束,表达了对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圣贤智慧的敬仰,以及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充满了对知识与真理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