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秋桂春萝
出处:《岩窝》
明 · 霍与瑕
岩有松,凄以风。
幽人是傲,以寄遐踪。
岩有石,可屏可席。
幽人是适,于乐以无斁。
岩之上,停云漾漾。
望望停云,我思无量。
岩之下,匪沮匪洳。
潜有蛰龙,何年兴雨。
岩之左,柴门深琐。
幽径可寻芳,君子时适我。
岩之右,芸窗竹牖。
贮有旨酒,君子来游,乐饮且又。
岩之窝,可啸以歌。
君子来过,载啸载歌。
上经之以双轮之乌兔,下纬之以万古之山河。
春花秋月,秋桂春萝。
无隐乎尔,妙悟良多。
山鸟窥人,天风送和。
于嗟乎,斯其为岩之窝,为安乐之窝。
吾将与子归处兮,永矢弗过。
幽人是傲,以寄遐踪。
岩有石,可屏可席。
幽人是适,于乐以无斁。
岩之上,停云漾漾。
望望停云,我思无量。
岩之下,匪沮匪洳。
潜有蛰龙,何年兴雨。
岩之左,柴门深琐。
幽径可寻芳,君子时适我。
岩之右,芸窗竹牖。
贮有旨酒,君子来游,乐饮且又。
岩之窝,可啸以歌。
君子来过,载啸载歌。
上经之以双轮之乌兔,下纬之以万古之山河。
春花秋月,秋桂春萝。
无隐乎尔,妙悟良多。
山鸟窥人,天风送和。
于嗟乎,斯其为岩之窝,为安乐之窝。
吾将与子归处兮,永矢弗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诗意的山岩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向往与寄托。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停云”、“蛰龙”、“芸窗竹牖”、“啸以歌”,以及“双轮之乌兔”、“万古之山河”等,不仅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隐逸氛围,也蕴含着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的开头“岩有松,凄以风。幽人是傲,以寄遐踪。”描绘了岩石之上松树挺立,寒风凄厉,象征着隐士的孤高与超然,他们在这里寻找心灵的归宿,寄托着对远方世界的向往。
接着,“岩有石,可屏可席。幽人是适,于乐以无斁。”描述了岩石可以作为隐士的庇护所和休息之地,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享受着生活的乐趣,没有厌倦。
“岩之上,停云漾漾。望望停云,我思无量。”进一步渲染了岩石之上的云雾缭绕,仿佛是诗人思绪的延伸,无尽的遐想在云雾间飘荡。
“岩之下,匪沮匪洳。潜有蛰龙,何年兴雨。”则暗示了岩石下方可能隐藏着沉睡的巨龙,预示着潜在的力量与未来的可能性。
“岩之左,柴门深琐。幽径可寻芳,君子时适我。”描绘了左侧的柴门紧锁,但幽径通向芬芳,君子不时来访,体现了隐居生活中的雅致与知音难觅的感慨。
“岩之右,芸窗竹牖。贮有旨酒,君子来游,乐饮且又。”右侧则是充满书香与自然之美的书房,主人准备了美酒,欢迎君子前来共享欢乐。
“岩之窝,可啸以歌。君子来过,载啸载歌。”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与朋友在岩窝中欢聚一堂,放声歌唱,共享快乐时光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岩窝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