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誇杏为梁,何如瓮作牖
出处:《书草屋壁》
宋 · 蒲寿宬
天地无终穷,万物乃刍狗。
勿誇杏为梁,何如瓮作牖。
昔闻巢氏民,仁义亦奚有。
蠢蠢不识知,居居自醇厚。
今来丰屋士,文法困绳纽。
力竞蝜蝂虫,计生养狙叟。
谁家甲第巍入云,何人鹑衣不掩肘。
岂知鬼瞰因高明,安得春阳到穷蔀。
蜗庐能几何,蛮触胜亦负。
忆我柴桑翁,荒宅十馀亩。
草屋八九间,柴门五株柳。
野水滋粳?,春畦足葱韭。
永日为琴书,停云念亲友。
仪秦枉饶舌,施龙漫多口。
白衣苍狗安可知,不夷不惠自可否。
勿誇杏为梁,何如瓮作牖。
昔闻巢氏民,仁义亦奚有。
蠢蠢不识知,居居自醇厚。
今来丰屋士,文法困绳纽。
力竞蝜蝂虫,计生养狙叟。
谁家甲第巍入云,何人鹑衣不掩肘。
岂知鬼瞰因高明,安得春阳到穷蔀。
蜗庐能几何,蛮触胜亦负。
忆我柴桑翁,荒宅十馀亩。
草屋八九间,柴门五株柳。
野水滋粳?,春畦足葱韭。
永日为琴书,停云念亲友。
仪秦枉饶舌,施龙漫多口。
白衣苍狗安可知,不夷不惠自可否。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蒲寿宬的《书草屋壁》,通过对自然与世态的对比,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诗中以“天地无终穷,万物乃刍狗”开篇,暗示世间万物皆有其定数,而人的地位如同刍狗般微不足道。接着,诗人批评了那些过于追求物质奢华的人,如“勿誇杏为梁,何如瓮作牖”,暗示真正的幸福不在华美,而在简朴。
诗人提到巢氏之民,他们虽然朴素,但有仁义之心,与现代社会中“丰屋士”形成鲜明对比,后者被文法所束缚,争斗如同“蝜蝂虫”,只顾眼前利益。社会贫富悬殊,“谁家甲第巍入云,何人鹑衣不掩肘”,揭示了社会不公。
诗人感慨“岂知鬼瞰因高明,安得春阳到穷蔀”,暗示权贵者往往高高在上,底层人民难以享受到温暖。他以自己的简陋草屋生活为例,虽小却自足,“蜗庐能几何,蛮触胜亦负”,表达对这种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复杂世事的淡然。
最后,诗人回忆起自己在柴桑的田园生活,与世无争,与亲朋共度时光,认为“仪秦枉饶舌,施龙漫多口”,意指那些巧言令色之人并无实际价值。结尾处以“白衣苍狗安可知,不夷不惠自可否”收束,表明自己坚守本心,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草屋生活的宁静与社会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