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诗词大全>有寄赏析

有寄

当代 · 吴金水
瑶笺三复梦耶真,始觉初逢是宿因。
几度番风潜入户,千寻晴雪渐融春。
雨馀绣阁蕉心展,云里京畿柳色新。
屈指窗前期后约,羲和快骋九天轮。

词语解释

后约的意思:日后的约会。 宋 柳永 《夜半乐》词:“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寧竟何据。” 宋 司马光 《和范景仁迭石溪》诗:“已买渔樵舍,毋令后约差。”...

京畿的意思:◎ 京畿 jīngjī[capital city and its environs] 国都和国都周围的地方视学京畿。——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九天的意思:◎ 九天 jiǔtiān[the Ninth Heaven;the highest of heavens] 天的最高处,形容极高。传说古代天有九重。也作“九重天”、“九霄”驰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传》...

柳色的意思:(1).柳叶繁茂的翠色。多用以烘托春日的情思。 南朝 梁 何逊 《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诗:“轻烟澹柳色,重霞映日餘。”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诗:“涛声夜入 伍员 庙,柳色春藏 苏小 家。” 前蜀 韦庄 《河传》词:“何处。烟雨。 隋 堤春暮,柳色葱蘢。” 宋 黄庭坚 《呻吟斋睡起》诗:“兰牙依客土,柳色过邻墙。”(2).指绿色。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词:“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

潜入的意思:[释义](1) (动)偷偷地进入。 (2) (动)钻进(水中)。 [构成]动补式:潜〈入 [例句]潜入水中。(作谓语)...

前期的意思:◎ 前期 qiánqī(1) [earlier stage]∶某一时期的前一阶段战国前期(2) [prophase]∶减数分裂的初期...

千寻的意思: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晋 左思 《吴都赋》:“擢本千寻,垂荫万亩。” 唐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旛出 石头 。” 清 林则徐 《舆縴》诗:“一綫划开云径晓,千寻曳入洞天秋。” 赵朴初 《西江月·参观密云水库工程》词:“铁壁千寻锁浪,碧波万顷如油。”...

晴雪的意思:(1).天晴后的积雪。 唐 钱起 《和王员外晴雪早朝》:“紫微晴雪带恩光,绕仗偏随鸳鸯行。”(2).诗词中亦用以喻白色之物。 清 陈维崧 《百字令·庚申长安闰中秋》词:“再泻金波,重悬晶饼,分外铺晴雪。” 清 陈维崧 《念奴娇·题刘震修小像即次原韵》词:“中秋近矣,人间万顷晴雪。”此比喻月光。 清 林则徐 《塞外杂咏》:“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此比喻白发。...

屈指的意思:[释义](动)弯着手指头计算数目。~可数(shǔ,形容数目很少)。(作状语)...

入户的意思:◎ 入户 rùhù(1) [enter someone’s house]∶到别人家里去(2) [register and get a residence permit]∶为定居某地登记户口他到北京后第一件事就是入户...

三复的意思:犹言三遍。《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读书不过三復,终身不忘。”谓反复诵读。 晋 陶潜 《答庞参军》诗序:“三復来貺,欲罢不能。” 唐 李白 《任城寺大钟铭》:“天书褒荣,辉之简牘,稽首三復,子孙其传。” 金 宇文虚中 《姑苏滕惇礼榜所居阁曰斋心》诗:“老夫未涉天游趣,三復《南华》第四篇。” 董必武 《我国抗战四周年之民主政治》:“‘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这两句古语,值得政府当局三复的。”参见“ 三復白圭 ”。...

宿因的意思:佛教语。前世的因缘。《华严经》卷七五:“宿因无失坏,今受此果报。” 宋 陆游 《苦贫》诗:“此穷正坐清狂尔,莫向 瞿曇 问宿因。” 明 林鸿 《宿黄梅五祖寺》诗:“登攀访灵异,礼謁知宿因。”...

羲和的意思:(1). 羲氏 和 和氏 的并称。传说 尧 曾命 羲仲 、 羲叔 、 和仲 、 和叔 两对兄弟分驻四方,以观天象,并制历法。《书·尧典》:“乃命 羲 和 ,钦若昊天,厤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2).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驾御日车的神。《楚辞·离骚》:“吾令 羲和 弭节兮,望 崦嵫 而勿迫。” 王逸 注:“ 羲和 ,日御也。”《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天文训》:“爰止 羲和 ,爰息六螭,是谓悬车。”原注:“日乘车,驾以六龙, 羲和 御之。”(3).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太阳的母亲。《山海经·大荒南经》:...

绣阁的意思:◎ 绣阁 xiùgé[a young girl’s bedroom] 旧时女子闺房...

瑶笺的意思:亦作“瑶牋”。对书札的美称。 清 孙枝蔚 《列仙诗》之四:“东华童子捧瑶笺,青鸟啣书送地僊。”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宫恕堂》:“忽枉瑶牋赠佳句,头风立愈如加砭。”...

柳色新的意思:词牌《小重山》的别名。因 宋 韩淲 词《小重山·柳色新》中的“点染烟浓柳色新”句而得名。参阅《词谱》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