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偏方>活血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活血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收录日期:2025-11-20 16:52:36  热度:3℃

活血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8年04月28日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中医在《内经》中称之为“肠辟”、“赤沃”。经后世医家的不断总结,多从“泻泄”、“痢疾”、“便血”、“肠风”或“脏毒”论治。其中,持续性或反复性的血便、粘液脓血便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因此,如何针对患者的证候病机,合理运用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1理论依据
祖同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理,多因饮食所伤,或(和)情志失调,或感受外邪,导致脾胃受损,纳运失常,水谷停滞.湿郁热蒸,下注大肠,湿热蕴结,阻滞气ⅡfI,与气血相搏结,使肠道传导失司,肠络受损,腐败成疡,化为脓血,}昆杂而下。其病位在大肠,但与肝睥肾关系密切,病机:脾虚胃热为发病之本,湿热勾发病之标,血瘀肉腐为局部病理变化。《灵枢?百病始生》说:“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王清任《医林改错》记载:“泻肚日久,百方不效,是总提瘀血过多。”故在病变发展过程中,常存在瘀血这一病理因素。湿热之邪,蕴藉体内,湿性粘滞、重浊,阻滞气机;热邪易灼伤津液,血受熏浊易凝结瘀塞,血行瘀滞,瘀滞FI久,妨碍人体气血化生,而逐步化为虚证血瘀;或气虚不能推动血液的运行而发生血瘀;或津亏不足以载血,则m行瘀滞,日久脂络受伤,肠粘膜溃疡,化为脓瓶。根据“久病人络”、“久病必瘀”及“百药无效,活血一法”等理沦,推测病人有“瘀血”的病理改变。故血瘀是很晕要的病机因素,而活血化瘀中药能通过改变液流变性和改善微循环以消除病因、促进结肠的修复、在治疗UC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不同部位的微血栓形成,活动期患者机体经常处于高凝状态,其血液具有浓稠性、聚集性、粘滞性的特征,与中医的瘀血证是相一致的。也有研究认为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中血小板的活化而形成大量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进而参与血栓并发症的形成。血栓形成后加重肠粘膜的缺血、缺氧,而进一步损伤肠粘膜,成为便血的重要机制。据此,现代医学提出了抗凝的观点,有医家采用肝素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这可能与此类药物能改善UC患者的高凝状态,抑制血小板活化及抗炎、抗过敏、抗微血栓等多种药理有关。另外,根据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充血、出血、溃疡等病理改变,也证实“瘀血”的病理存在。
2治疗方法
首先,要坚持辨证论治。单纯运用活血化瘀的药物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只有在坚持辨证论治原则的基础上,合理、适时地配合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或温通(阳气不足,血脉瘀滞者),或补通(气虚血瘀者),或泄通(湿热壅盛者)。
2.1清热化瘀本病之初,症见下痢赤白,腹痛,里急后重,身热脘痞纳呆,身重倦怠,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或濡数。此乃“胃腑湿蒸热壅,气血壅结,夹糟粕积滞,进入大小肠,倾刮脂液,化脓血下注”而致,此时邪热散漫于肠腑,气血阻滞于肠络,非清解无以散其热,非清解无以驱其邪。故首重清化湿热,行瘀导滞,以求腑气通畅。方可选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香连丸加减,药用黄连、白头翁、苦参、白芍、木香、滑石、生地榆、马齿苋、白及、桃仁、当归、甘草等。同时可施以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意在使药液直达病所,以速达清热解毒,化瘀生肌之效。
2.2益气活血王清任日:“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说明了气虚血瘀的病机特点。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以脾虚为主。由于脾虚运化失职,率血无力则血液在肠中运行迟缓,故久病多瘀而变生湿滞血瘀肠道。故而纤维结肠镜检查时多见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溃疡。益气主要是补益脾气,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如人参、黄芪、白术、白扁豆等;活血之品多选丹参、赤芍、当归、川芎等,促进机体的薪陈代谢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活血化瘀之功,通过益气活血使气机调达,升降有常,脾胃功能恢复而获良效。
2.3理气活血《景岳全书》曾谓:“血必由气,气行则血行,气逆而血留,气虚而血滞,气弱而不行。故凡欲治血,或攻或补,皆当以调气为先”。又“血瘀于经络脏腑之间,既无足能行,亦无门可出,惟赖气运之,使从油膜达肠胃,随大便而出,是气行而血不自留也”,“故血之运,气运之。即瘀血之行,亦气之行”。立行气活血之法,用以治疗“在左肋、右肋、脐左、脐右、肚腹疼痛,总不移动是血瘀”。此外,肝气之疏泄条达与否,存l本病的发生和发展演变中亦起到重要的作用。活血祛瘀法中适当配伍理气药,可促进血行而有利于祛瘀,同时又能通畅气机,纠正血瘀气滞之变。理气药的选择,当选活血兼有理气作用的药物,即所谓“血中之气药”,如川芎、郁金、延胡索之类。
2.4扶阳活血由于本病反复发作,便泻日久,必耗伤正气,致肾阳不足、命门虚衰:《景焉全书?泄泻》云:“。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抒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阴气极盛之时,则令人洞泄不止。”根据“久病人络”、“久病必瘀”及“百药无效,活血一法”等理论,推测病人有“瘀血”的病理改变。故在温肾健脾,扶阳固脱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5注意止血、养血、补血活血化瘀属破法,应适当配合补血养血药物,以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如当归、生地、鸡血藤、何首乌等。出血所致的瘀血,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应考虑止血,如用三七参、血余炭、大黄炭、花蕊石等兼具止血作用的活血化瘀药。此外,处理好化瘀与止痛的关系。不通则痛,通则不痛。一些药物既具活血化瘀作用,又有止痛作用,治疗上可以相辅相成,如蒲黄、五灵脂、木香、延胡索等。
3结论
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活血化瘀法只是中医治疗方法中的一种,在重视活血化瘀方药应用的同时,我们一定要防止“百病皆有瘀,无病不活血”的倾向,避免活血化瘀药的滥用。所以应用活血化瘀方药一定要有明确血瘀证的表现或微观证据,病证结合或证病结合适时加以应用。【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Tags:溃疡性结肠炎活血化瘀治疗上一篇: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下一篇:消化性溃疡用药推荐相关文章

友情提示:该小偏方收集自网络,不保证有效和安全,请谨慎使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猜你喜欢

  • 软坚煎治疗髌骨软骨炎

    髌骨软骨炎【辨证】经络损伤,血脉瘀阻。【治法】消瘀活血通络。【方名】软坚煎。【组成】鹿角霜10克,熟地25克,水蛭10克,甲珠10克,天丁10克,香附10克,大伸筋20克,甘草10克,牛膝10克,野南瓜2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

  • 熟地黄治疗结核性关节炎

    结核性关节炎【辨证】阳虚血亏,阴寒内滞。【治法】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方名】阳和汤。【组成】熟地黄30克,鹿角胶9克,上肉桂3克,甘草3克,炮姜1.5克,麻黄1.5克,白芥子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郑艺文方。

  • 四大小偏方让你强腰健骨

    强腰健骨偏方一鸡头实30克,羊脊骨1副,生姜汁10毫升。将鸡头实磨成粉,待用;煮羊脊骨熬取汤汁,用汁调鸡头粉,再加入姜汁、食盐等佐料调味,煮熟食之。每日1次。配方中的鸡头实即人们熟知的芡实,善补脾去湿,固肾益精气;羊脊骨补肾强腰,健壮筋骨;

  • 痛痹中医治疗偏方

    痛痹是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邪合邪而以寒邪为主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痛有定处,疼痛较剧,得热痛减,遇寒痛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于冬季,发病年龄以中年为多,女性多于男

  • 腿抽筋、四肢酸麻民间偏方

    四肢酸麻、腿抽筋民间偏方老丝瓜筋3钱,生姜2钱,煎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二次,连服一星期,有特效。忌扁豆、咸鱼。

  • 外敷栀子治挫伤

    秋高气爽之时,外出游玩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而扭伤、挫伤也成为此时的常见急症。若是轻度的扭挫伤,只是皮肤肿胀青紫、局部疼痛、表皮未溃,可以自己在家处理。在中药店购买10克生栀子,并研成粉末。每次取若干(根据扭挫伤面积大小而定)栀子粉,用鸡蛋清调

  • 外科方剂:慢性骨髓炎中药方剂

    慢性骨髓炎中药方剂中医方剂一〖辨证〗病后余邪客于筋骨〖治法〗育阴潜阳活血驱邪〖方名〗健骨解毒汤〖组成〗知母20克黄柏15克肉桂3克锁阳20克枸杞20克巴戟15克苏木9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龟板20克全蝎3克黄芪20克桔梗9克碎补20克甘草9

  • 外科偏方:颈椎病偏方

    药枕疗法将药物粉碎加工制成枕头让病人使用通过枕头保健和药物治疗作用而达到缓解症状解除疾病目(1)采用白附子细辛川芎白芷菊花薄荷桑叶艾叶夏枯草冰片磁石等20多味药制成长40cm宽13cm长圆形保健枕将枕置于颈项下耳下肩上部位头悬空距床面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