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偏方>冬天烦人冻疮中医偏方

冬天烦人冻疮中医偏方

收录日期:2025-11-21 10:42:17  热度:6℃

冠心病
(一)
【辨证】气虚血瘀。
【治法】舒胸益气,活血通脉。
【方名】舒胸益气汤。
【组成】黄芪30克,党参30克,丹参30克,赤白芍各10克,川芎10克,降香10克,枳壳10克,红花10克,麦冬20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慕莲方。
(二)
【辨证】心火亢盛。
【治法】降火通脉,活血宁心。
【方名】通脉宁心汤。
【组成】细木通10克,路路通10克,生地15克,全瓜蒌5克,丹参15克,郁金10克,茯神10克,炙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张子义方。
(三)
【辨证】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化瘀通络。
【方名】益气养阴通络汤。
【组成】南沙参20克,北沙参20克,麦冬20克,五味子10克,桂枝10克,生地30克,丹参25克,川芎15克,益母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张志雄方。
(四)
【辨证】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虚实相兼。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方名】宁心汤。
【组成】孩儿参9克,丹参9克,当归6克,川芎3克,生地9克,赤芍9克,白芍9克,桃仁9克,红花5克,茯苓9克,木香5克,陈皮3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孟百三方。
(五)
【辨证】心肾阳虚,心血瘀阻。
【治法】温阳益气,滋补阴血,化瘀通络。
【方名】黄芪通痹汤。
【组成】黄芪3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9克,地黄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玉瑛方。
(六)
【辨证】气虚痰浊。
【治法】补气健脾,除痰通瘀。
【方名】益气除痰汤。
【组成】党参18克,五爪龙50克,法半夏10克,橘红6克,竹茹10克,枳实6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楂1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七)
【辨证】心气不足,心阳不振。
【治法】养心定志。
【方名】养心定志汤加减。
【组成】太子参10克,茯苓10克,菖蒲8克,远志8克,炙甘草5克,桂枝8克,小麦10克,大枣5枚,丹参10克,佛手8克,龙骨15克,珍珠母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高辉远方。

友情提示:该小偏方收集自网络,不保证有效和安全,请谨慎使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猜你喜欢

  • 夜啼方二

    花椒15克,干姜30克,大葱一握。将3味同捣如泥,把锅烧热,3味同炒,边浇酒。炒熟后用毛巾将药包裹待温度适宜时,熨敷患儿腹部,每晚1次。本方对小儿夜啼有效。

  • 夜啼方九

    大茴香、小茴香、锦文大黄各10克,面粉60克。将药研成细末,加入面粉及水,做成3个小饼,外敷肚脐处,上加热水(以小儿能承受为度),每日早、午、晚各敷1次,3个饼交替使用,连用3天。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

  • 夜啼方六

    钩藤6克,乳汁100毫升。将钩藤水煎15分钟取汁30毫升,入乳汁中,食药乳,每次20-30毫升。本方适用于小儿惊骇啼哭。

  • 夜啼方七

    蝉蜕9克,鸡内金15克。将2味微火焙脆研成极细末,每次1克,日3次。本方适用于小儿夜惊啼哭

  • 夜啼方三

    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日数次。奉方适用于心火炽盛所致小儿夜啼。

  • 夜啼方四

    黄连3克,乳汁100毫升,食糖15克。将黄连水煎取汁30毫升,兑人乳汁中调入食糖。本方适用于小儿心经有热,夜啼不安。

  • 夜啼方五

    淡竹叶30克,北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淡竹叶加水煎汤,去渣后人粳米,冰糖,煮粥。早晚各1次,稍温顿服。本方适用于心火炽盛之夜啼。

  • 夜啼方系列

    组 成 甘草、小麦、大枣。 说 明 本方出自金匮要略。能养心安神,神缓和中,有镇静神经之过度兴奋,缓解急迫性痉挛的作用。尤其是妇女脏燥病的常用方。(脏燥病是一种无缘无故而发悲愁或芝麻小事而哭泣、大闹、失眠,甚至昏迷、狂躁、频频打呵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