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偏方>治疗补肾壮阳的偏方

治疗补肾壮阳的偏方

收录日期:2025-11-21 00:57:37  热度:4℃

中医方剂(一)
【辨证】肝郁,肾虚。
【治法】疏肝理脾,清心益肾。
【方名】消障汤。
【组成】土白术10克,杭白芍15克,当归10克,柴胡6克,青葙子12克,茺蔚子10克,枸杞子10克,车前子10克,石决明15克,决明子15克,香附10克,夏枯草15克,生地1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中医方剂(二)
【辨证】肝肾有虚,气郁化火。
【治法】补益肝肾,解郁凉血。
【方名】凉血养肝片。
【组成】龙胆草4000克,茺蔚子4000克,白芍4000克,旱莲草5000克,丹参4000克,丹皮4000克,刺蒺藜4000克。
【用法】共研末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0.6克。日服3次,每次6片,温开水送服。连续服药,视力恢复至1.0以上者停服。
【出处】《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中医方剂(三)
【辨证】肾精亏损。
【治法】平补肝肾,益精明目。
【方名】明目治障汤。
【组成】枸杞子10克,菟丝子15克,五味子8克,谷精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友情提示:该小偏方收集自网络,不保证有效和安全,请谨慎使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猜你喜欢

  • 夜啼方五

    淡竹叶30克,北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淡竹叶加水煎汤,去渣后人粳米,冰糖,煮粥。早晚各1次,稍温顿服。本方适用于心火炽盛之夜啼。

  • 夜啼方系列

    组 成 甘草、小麦、大枣。 说 明 本方出自金匮要略。能养心安神,神缓和中,有镇静神经之过度兴奋,缓解急迫性痉挛的作用。尤其是妇女脏燥病的常用方。(脏燥病是一种无缘无故而发悲愁或芝麻小事而哭泣、大闹、失眠,甚至昏迷、狂躁、频频打呵欠)此

  • 夜啼方一

    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2两。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人粳米同煮为粥。本方对于因脾脏虚寒所致的小儿夜啼有效。

  • 夜啼良方

    方1组成:白茯苓50克,白菊花80克,勾藤80克,淡竹叶50克、灯芯草50克,琥珀20克,五味子10克。主治:夜啼。用法:打碎后装入一布袋中,夜间枕用,早晨将药袋装入塑料袋内密封;次夜继用。一般2~5天即愈。方2组成:朱砂3克,黄连6克

  • 止啼汤治夜啼

    药物:五倍子1.5克用法:上药加水浓煎80毫升,于睡前顿服,每天1剂。疗效:次方治小儿夜啼36例均治愈。

  • 治疗小儿多动症的偏方药膳

    治疗小儿多动症的偏方百合红枣蛋汤[用料]百合60克,红枣4枚,鸡蛋2个[制用法]将百合、红枣加水400毫升,大火烧开,打入鸡蛋,煮至熟,下白糖,调匀。分2次服。

  • 治疗小儿脑瘫的中医疗法

    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简称脑瘫。其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感知异常等。常致终生伤残,影响正常生活。根据其临床症状,属中医学“五迟”、“五软”范畴。中医病

  • 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中医方

    未病先防(一)合理喂养及时给出生3~5个月的婴儿添加辅食,多食富含铁又易吸收的食物,如蛋黄、动物肝、动物血、大豆、黑木耳、香菇、紫菜、菠菜等。食品种类要多样化,不可养成偏食习惯,并少吃厚味荤腥,生冷粘腻之物。教育小儿养成爱吃新鲜蔬菜的习惯。